全国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会上,有一位委员与众不同: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倾听”其他委员的发言,“听”得专注,记得认真。每当有人打招呼,总是还以真诚的微笑。 她是邰丽华。这位曾以《千手观音》舞蹈感动中国的残疾人艺术家,今年是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二个任期。 耳失聪,口难言。邰丽华与记者的交流,只能依靠一旁的手语翻译。尽管这样,仍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善良和坚定。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残疾儿童家庭护理补贴”,邰丽华委员今年带来的两份提案仍与残疾人有关。 “残疾人也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对残疾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滋养,对他们提升自身素质有很大帮助。”邰丽华认为,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还是空白,文化走不进他们家里,希望无障碍设施在农村尽快推广,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 两岁时一场高烧,使她不幸堕入无声世界。或许是自小的不幸,令她对残疾孩子格外关爱:北京空气污染严重,为了让团里的小演员健康成长,她专门给教室添置新风机。 说起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邰丽华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要为残疾人呼吁,让他们的诉求得到各界关注。” 2008年,她提交了一份关于允许残疾人驾车的提案,2010年,公安部放宽限制,五类残疾人可申领驾照。同在2010年,她呼吁将残疾儿童筛查纳入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如今也已在各地落实。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雅典残奥会闭幕式、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邰丽华带领的《千手观音》团队向世界展现震人心魄的表演。但很多人不知道,处在无声的世界中,要想舞蹈动作合拍,唯一方法就是记忆、再记忆。 15岁时,为了跳好《雀之灵》,邰丽华以超乎常人的刻苦训练记忆下700多个节拍,老师评价说,从那时起,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奏响的乐队。 这样的刻苦精神,也出现在邰丽华的调研中。每到一地演出,不管多么辛苦,她总要抽时间与当地残疾人交流;联系各地残联、残疾人朋友,从多渠道了解情况。 前段时间,邰丽华特意带着残疾人艺术团的孩子们一起看“感动中国”晚会,“让孩子知道怎么去感恩、怎么去奉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邰丽华最爱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人生。我去过70多个国家,与世界共享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中国梦。”邰丽华语气平和,却透出力量。 这几年,她一直在刻苦练习说话。3日第一次小组讨论会上,没用翻译,她站起来自我介绍,声音细微却清晰:“大家好,我是邰丽华,我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全场掌声中,邰丽华微笑,自信,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