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夏河讯 (记者 王丽) 倚靠青山绿水,头顶蓝天白云,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今年6月份将进行斥资3亿多元的大规模文物保护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5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此次保护维修对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传播藏族民俗风情具有重大意义。 拉卜楞寺现有在册僧人1108人,活佛68位。寺内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佛教艺术珍品,其中大小佛像约3万多尊,经籍6.5万多部,经板7万多块,还有壁画、堆绣和卷轴画等。古建筑较齐全,现有佛殿、学院、囊欠等文物建筑群近百座。历史上拉卜楞寺是甘肃、青海、四川安多藏区文化、经贸、宗教活动的中心。1980年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风景区,每年到寺院朝拜、祈祷、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有力推动了夏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受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寺内一些古建筑和文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墙体下沉、壁画脱色破损、屋顶裂缝等现象随处可见。 夏河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副局长、拉卜楞寺文物修缮工程建设单位代表索南嘉告诉记者,拉卜楞寺始建于康熙48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目前已经过了300多年,很多建筑都严重破损,这对僧众、信教群众的佛事、朝拜等造成了很大影响,如小金瓦寺,因为目前已经成了危房,僧俗群众不能在里面进行朝拜,举办佛事活动。 近年来,虽然国家曾多次拨款对拉卜楞寺的一些建筑进行维修,但由于寺内建筑主要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年代久远加之受外力侵蚀、鸟鼠虫类侵害等因素影响,释迦牟尼殿、下续部学院等建筑群出现地基下陷、木结构倾斜、墙体下陷开裂、排水不畅、屋内漏雨等问题,寺院建筑及寺院内大量壁画、文物、经书受损,文物安全隐患严重,许多建筑的损坏程度已威胁到建筑本身以及文物的安全。2009年年底,我省公布了《拉卜楞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制订了《拉卜楞寺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计划从文物保护、寺院基础设施改造、寺院文物展示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三部分入手,对拉卜楞寺进行系统维修。 索南嘉说,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争取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文物修缮和全部建设任务。工程的实施将有效保护拉卜楞寺文物安全,全面提升寺庙整体景观形象,进一步改善僧众生活条件,对保证寺院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包括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30571.85万元。根据《拉卜楞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整个维修保护分保养维护工程和修缮工程两部分,修复和加固现有的建筑。维护工作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构件、传统工艺和原有做法。 夏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桑德合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藏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拉卜楞寺作为安多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为藏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年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决定再次对拉卜楞寺进行维修保护,体现了国家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 对于这次拉卜楞寺文物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群众表示很欢迎。群众盖勒合在采访时说,听说国家拨了巨款对拉卜楞寺进行修缮,这对信教群众来说是好事情,我们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