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远的草原,沉默的雪山,幽深的湖泊……碌曲县尕海乡绚丽的自然风光之外,还有另一幅美丽风景: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整齐温暖的宿舍楼里快乐的学习生活。 牧民定居后,为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尕海乡多方筹措资金,结合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等项目和“两基”攻坚的实施,一所崭新的学校在草原深处拔地而起,显得格外醒目。作为定居点的唯一一所小学,它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希望。“定居以后,我们村也有了小学,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到外村的小学上学了。”尕秀村的四年级学生仁青东智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尕海中心小学校长才项说:“以前学校的基础设施非常简陋,尤其是现代教育设备几乎为零。通过‘两基’攻坚,现在学校配全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器材,还有标准化的实验仪器和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而且拥有了全省最先进的电子白板设备。” 如今,碌曲县已经基本实现了十二年全免费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011年10月“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推动了民族教育大发展。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民族教育发展。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国家重点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等项目,产生了良好效益。从“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到逐步实现“普十二”,民族地区基本实现了免费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扶持以及牧民群众对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送子女上学、学文化知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12年,全州在办和在建幼儿园118所,比2010年的16所增加了7倍。编写出版了学前藏汉“双语”教材,填补了我州乃至全省学前藏汉“双语”教材的空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7.69%,超过州政府签订指标0.69个百分点。 继碌曲县和玛曲县实现高中免费教育后,通过积极争取经费,州、县市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得到极大补充,加快了高中教育改革步伐。2012年,州、县市财政投入高中免费教育资金689.26万元,全州1.9万名高中学生受益,高中免费教育全面起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68%,超过州政府签订指标0.68个百分点。 为加快我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开工建设了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校区1号学生宿舍楼、综合服务中心和第二校区实验楼等三个项目,立项计划投资3659万元,实际招标合同价达到4190万元,超额完成了州政府签订的投资概算3800万元的任务。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扩大了中职招生人数,全州中职学生达到4590名。到位各类保障资金3.46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15238万元,生均达到1885元/生·年,高于省定1400元的标准,居全省最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和取暖费10103万元,农牧村初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5806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福利彩票助学金1373万元,累计资助高中学生8218人,资助面达到38%以上。为州直四所中职学校发放助学金105万元,向5036名高校在校生和新入学学生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位资金2146万元,用于32所学校的食堂建设,为363所小学、36所中学争取到美术、体育、音乐器材。31所幼儿园专项补助资金到位344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1327万元。2012年春季学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2635万元,采取学校食堂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三种模式,使全州390所农村学校的87787名学生享受到免费营养餐。 如今,在美丽的草原,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牧区的孩子们彻底告别了低矮昏暗的土屋教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食堂和宿舍让孩子们吃得饱、睡得香,校园里到处是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在这里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