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工作重千钧,点点滴滴系民生。2012年,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开创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的人社工作新局面,受到人社部、省人社厅的表彰奖励。 一年来,全州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传递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在甘南大地铺展开来—— 广开门路 开创就业新格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百姓福祉。截至去年底,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2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89%,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2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8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金额589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7.88%;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10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8.1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省政府考核的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3元,增速达到16.49%,(目标任务1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27人(目标任务3550人)。 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完成了全省就业民生实事项目和“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招考工作,全州共录取高校毕业生471名。开展全州事业单位缺编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考工作,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75名。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通过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和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州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611名,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个人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至10万元、小企业贷款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通过开发岗位、个性化服务、落实社保补贴和特困帮扶等形式,为州直41户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10万元、为7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万元、为4户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为14户小企业放贷1093万元。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规模和效益实现双增长。加强组织引导,全州输转人数12.35万人,完成目标的102.92%。创劳务经济收入12.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创业培训。去年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1期,培训84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7.26%;职业技能鉴定40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3.43%;创业能力培训74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全州劳动力技能化水平及劳动者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统筹城乡 构筑全民新社保 民生无小事,保障是前提。一年来,全州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五大保险”全覆盖,初步实现州级统筹,社保待遇逐年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参保问题,各项社会保险任务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 去年全州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4万人、11.16万人、2.86万人、4.1万人、2.65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达到2.25亿元。全州新农保参保33.37万人,平均参保率达到96.96%,基金收入22605.12万元,已向全州农牧村65087万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农牧村社会保险基础养老金10775.25万元,个人账户支出44.35万元,享受待遇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全州城镇居民参保1.9745万人,参保率达到96.23%;基金收入1399.71万元,已累计向全州4004名60周岁以上城镇老人发放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基础养老金365.99万元,个人账户支出0.22万元,享受待遇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全面完成了全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工作。认真落实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动员会议精神,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做为州、县市人社局“一把手”工程来抓,截至去年底,全州八县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网上待遇发放,有效促进和提升了我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水平。此项工作也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人社部和省人社厅的通报表扬。 调整提高待遇支付标准,减轻城镇居民医保费用负担。将三级医院起付标准由700元降为400元,二、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7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统筹金和大病医疗补助在一个参保年度内最高支付合计达到6万元标准。同时,将全州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全州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历史遗留问题。与农行甘南州分行协商,开通了“网上银行”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支付业务,通过银行支付方便住院费用结算,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做到了方便、快捷、安全;出台了甘南州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考核评分细则》,实现了对“两定机构”的量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规范了医疗行为;经过多次考察和协商,确定了兰大一院等11家在兰医疗机构为我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城镇职工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全年受理工伤认定申请30件,认定工伤25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33.12万元。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75件,伤残鉴定申请4件。积极推进矿山、建筑施工行业农民工参保扩面工作,努力实现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全覆盖。截至年底,农民工参保人数为1720人。 全力做好企业退职人员养老金认证工作,对州本级1500名企业退休职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进行了认证,对州直2171名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及时进行了数据库的采录和记账工作,减少养老保险金支出约83万元,杜绝了养老金的流失。全年累计发放失业金210.14万元,为各县市拨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106.44万元,有力地发挥了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全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及时调整,月人均养老金增加241.8元,平均达到1581元/月,全州二、三类区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平均达到736.5元,增幅达到30%。调整提高全州零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工资标准,由原标准710元/月提高到940元/月,全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保基金2.39亿元,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对各项社保资金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支付各环节的监管,基金的运行严格执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正常支付。同时,在“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中设立了“12333”电话专线,用于社保政策咨询、投诉监督。 参保扩面,扫除“盲点”;社会保障,不留死角。经过不懈努力,全州已经初步密织起了一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险像太阳,照到群众心坎上,照得城乡都一样,照得老少暖洋洋。”这是农牧民群众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实惠的心声。 拓宽渠道 深化改革促发展 去年,全州人社部门以《公务员法》为指导,继续完善公务员公开招考制度,积极推动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加大竞争性选任力度,不断加强考核奖惩和监督管理,有力促进了公务员队伍建设。与州委组织部共同制定了《2012年甘南州万名干部及党外人士培训实施方案》,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新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00余名,完成了对全州15761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公修科目的培训和考试工作,有效提高了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积极探索,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探索建立规范的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调整、岗位培训等工作措施和办法。按照认定权限、共认定岗位等级943人,其中州直620人,县市355人。通过加强督促和检查指导,完成了州直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工作,全州事业单位共有22013人(次)签订了聘用合同,填写了岗位等级证,签订率达到了98.57%。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职称评审工作面向基层和一线倾斜,重点解决乡镇学校、卫生院、兽防站和林业站基层一线专业技术的职称评审工作。向省职改办和省上相关系列高、中级评委会审核推荐我州正高级评审对象5名,副高级评审对象106名,中级8名;完成了全州教育系列、文化系列、卫生系列、农牧系列、林业系列、工程系列413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材料审核推荐和全州各类企业31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审查、公示、评审和审批工作;完成了全州215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外语、经济专业资格、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卫生技术资格、全州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等各类职称考试的考试工作。 积极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严格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审核审批程序,共完成州直机关事业单位5933人次的工资变动及津补贴审核工作;审核审批了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4058人;根据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我州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完成了全州876个事业单位、2978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进一步激励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完成了2012年机关事业单位1304名工人技术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技师考核的报名资格审核、培训和考试工作;根据省厅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州清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工作,全州共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34人。 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州领军人才和各类专家的管理服务、津贴发放、考核评价工作,向省厅积极推荐3名我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州委组织部共同起草了《甘南州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通过省人才交流大会,为州直4所中学招聘紧缺学科教师95名,为州直卫生系统医疗单位招聘医疗特殊专业人员14名,有效地缓解了全州教育系统教师、卫生系统特殊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全面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任务。完成了1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同时,认真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报到、工资核发、医疗保险、医药费的核报、定期报到登记、取暖费发放等服务和管理工作。 创新服务 助推维权新跨越 始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积极开展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对全州范围内的建筑业、水利水电、公路建设、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矿业、小砖窑等招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342户,涉及职工9903人,其中农民工2355人,通过检查,督促38户用人单位与1997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34户用人单位为356名员工建立劳动用工备案,查处违法案件8起,涉及农民工175人,全州各类企业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4%以上。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劳动用工与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检查。认真做好欠薪农民工及其他人员上访工作。全年共接待来访投诉240起,接待涉及拖欠工资的农民工3060人,受理投诉举报226件,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190万元。加强与建设部门的协作、认真做好全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对全州500家建设单位开展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工作、资料审查及确认,累计收缴保证金结余8500多万元,为有效解决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坚决防止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加强案件的案前调解力度,尤其加大对人数较多的集体案件的调解力度,努力将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去年11月底,共受理劳动调解案件19件,涉及劳动者454人,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19件,处理案件涉案金额299.2万元,办结率100%。 “联村联户” 奏响为民新乐章 全州人社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政策宣传,以项目为抓手,扎实开展智力扶贫和硬件扶贫,扎实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在多次讨论研究和征求群众的基础上,为舟曲县古当村和临潭县新庄村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规划,并按年度为每户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和脱贫致富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作为推进群众脱贫致富进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千方百计筹措6万元培训经费,为舟曲县古当村举办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工100人,其中浆砌工和抹灰工73人、电焊工27人,使帮扶村每户家庭有1人掌握了1门劳动技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万元,租用机械设备整修舟曲县古当村郊白龙江畔的荒坡沙坑,新平整耕地30亩,户均分得农田水地约0.7亩,解决了古当村整村搬迁后没有农田和水浇地的问题。积极与舟曲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帮扶资金60万元,投资30万元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室和村医疗室,投资10万元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8万元用于农牧民技能培训,12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并为该村15户贫困群众每户发放4袋面粉,价值6000多元。 杨五十六是舟曲县憨班乡古当村村民,11岁的女儿杨家要从3岁起就患有严重的右眼角膜炎,近期病情突然加重,需要立即手术,否则会导致双目失明,面对巨额的医药费,他们正要选择放弃治疗时,州人社局党组及时发出倡议,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捐款1万元,由局主要领导亲自送往省中医院杨五十六手上,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多方筹措8.4万元培训经费,培训临潭县新庄村农牧民工140人,其中抹灰工90人、木工26人、钢筋工24人,使新庄村每户家庭均有1人掌握了1门劳动技能。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47万元为新庄村浦家社修建护村护田河堤600米,投资49万元硬化新庄社村道1公里,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累计为新庄村80户贫困群众发放了价值3.3万多元的面粉。 把政策宣传作为开展“双联”行动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来抓,本着“贴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富”的宗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积极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劳务输转等党的惠民政策,发放农村政策手册汇编100多本,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政策进村入户、入心入脑。同时,在十八大召开之际和敏感时期,州人社局负责人带队分批次到联系点新庄村和古当村常期驻村,配合乡政府搞好维稳、惠农政策、法制宣传教育及“双联”贷款发放工作。去年,共向州双联办公室上报开展双联活动的情况简报50余期,并通过《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杂志,《甘南日报》、甘南电视台等媒体,积极宣传最新动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两个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门路,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 “民生普惠”,像一朵幸福的花,绽放在每个甘南草原儿女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