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潭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管理、质量、稳定、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教育管理科学规范,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质量促进教育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办学水平逐步提升。2011—2012学年,临潭县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99.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7.63%。高中教育稳步发展,为县内两所高中更新并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先进的触摸式交互一体机。通过强化学校内涵发展,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县有1071名学生考入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率达87.4%,比2010年提高了23.8个百分点,取得了恢复高考以来最佳成绩。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含幼教点)达到1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71.4%,民办幼儿园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28.6%。通过召开全县第一届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力度,有力推进了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将职业教育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在县职业中学新建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添置各种培训资料和教学设施,建成了农牧村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和教学示范活动的需要。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牛肉拉面师、砌筑工、焊工、宾馆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12年共培训1153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030人次。招收开放教育中长班学员337名,招收“两后生”149名(全部输送到联办学校就读),“三校生”32名,电大在籍学员1268名,职业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投入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保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临潭县通过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教学设备,全县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小学、初中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5.15平方米、6.98平方米,建成多媒体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135个,教育卫星平台信息已覆盖全县所有六年制以上学校和中学。建成临潭教育网及OA教育办公平台,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将其推进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了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利用教师“安居工程”机遇,新建了陈旗、龙元中小学校农村教师周转房,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临潭县教育基金会召开第六届奖励资助大会,表彰奖励了201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6名学生和4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对104名特困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共计发放奖励、资助资金30.9万元。连续六年的奖励资助,对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社会效益、尊师重教风尚逐渐显现。 成立了校车安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了对校车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了《临潭县校车过渡期交通安全实施方案》、《临潭县〈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制度,细化责任,明确任务。开展一系列校车整治专项行动,保障了校车过渡期交通安全。2011年批复“校安工程”专项资金636万元,6个校舍安全工程已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完成建筑面积4478.75平方米。 投入食堂建设类专项资金,建设了10所学校的大灶及校舍,购置了大灶设备,完成投资144万元。完成省财政下达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专项补助资金520万元的建设任务,新建幼儿园5所。 成立了临潭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营养餐鸡蛋、牛奶进行了公开议标。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23901名学生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1434多万元。 建议引导教育健康发展 2012年5月,县教育局邀请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对11所中小学“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视察。 通过听取学校汇报、观看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展示,深入课堂、教研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大灶、餐厅等学生生活区域,全方位视察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代表、委员们对“两基”国检后,学校在校园“四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大灶建设、教学设备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学校的硬软件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令人鼓舞,看到了临潭教育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