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01版:一版


珍惜人身珍爱生命是佛教基本教义
——反自焚宣传工作研讨会发言提纲省藏研所研究员 扎扎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3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一、佛教对于生命和人身的阐释
  1.珍惜“暇满人身”
  “暇满人身”是佛教词汇。“暇满”即“八有暇”和“十圆满”的合称简谓。“有暇”是指生生世世、轮回往复过程中难逢难得的绝佳的机遇、机缘。“圆满”是指生生世世、轮回往复过程中难逢难得的必备顺缘条件。
  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道众生。有情以其前世造业,生生世世都在三善趣、三恶趣的六道当中轮回往复。其中生为人身、成为人类则是千载难逢。所以,人身被誉为“人身是宝”,要比黄金更为贵重。
  经典中说,释迦牟尼的教法住世五千年。现在传世的教法即释迦牟尼的教法已历两千五百余年,它还要传播住世两千五百年。在这五千年期间获得人身,则为宝贵的“暇满人身”。有幸远脱离了“八无暇”而获得“十圆满”人身的人生,就要珍惜人身、珍爱生命、珍视人生。这种人身的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在于:皈依佛门,精心佛法;遵佛教诲,行善积德;研修经典,升华觉悟;弘法悲心,谋利众生。
  2.有关善待众生、珍爱生命的教规教义
  佛教是要人们施慈修善、拯救众生,是要人们戒除恶心劣行、崇尚友爱互助。所以,教义教规中包含许多有关内容。试举几例。
  “十善法”。自从引进佛教,根据佛教教义教规,藏族一千多年历史上,政教上层都把“十善法”作为治理社会的基本律条,其中首条就是不杀生。作为出家归佛的僧人,这是必须守护的戒规。“大善地法十种”,是对修行者的十种要求,其中一条与“十善法”相近或相同,叫做“无害”,是指对其他众生不予伤害,这就理所当然包含了不能杀害众生。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