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3年,州委、州政府决定投入2.2亿元,集中力量为民办13件实事。 对41万农牧民进行常见病免费普查。利用5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对全州41.6万名农牧民群众进行结核病、包虫病、肝炎等常见病免费普查。对普查出相关疾病的人员,新农合可按比例报销,需要住院的可以直接办理住院手续,出院结算新农合按比例报销后,无大病统筹救助的剩余部分由民政部门大病救助等办法解决。 对14万已婚育龄妇女分年度进行免费检查。利用3年时间,投入1400万元,对全州14.4万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有疾病的妇女,建立随访服务和转诊制度,提高农牧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对14万中小学生进行免费疾病普查。2013年,投入1146万元,对全州14.3万名中小学在校学生和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甘南籍学生肝病、包虫病及结核病进行普查,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扶持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用3年左右时间,将全州尚未就业的5000名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分别在草原管护、森林管护、城市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社会治安联防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13年,全州力争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800名,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不低于省上制定的发放标准,州县两级财政要逐年提高工资标准,也可与公益性建设项目相结合,适当提取项目管理费用增加补贴标准。 大幅度提高农牧村干部报酬。2013年,投入1328万元,全面提高农牧村干部报酬和老党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将合作市、夏河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村级干部报酬提高到人均不低于10000元/年、村民小组干部报酬提高到人均不低于3000元/年,将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村级干部报酬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000元/年、村民小组干部报酬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300元/年;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在原执行标准上翻一番,对连续或累计任职5年以上的离任村“两委”正职,按不低于80元/月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对累计任职11—19年的按不低于100元/月的标准发放,对20—29年的按不低于120元/月的标准发放,对30—39年的按不低于160元/月的标准发放,对40年及以上的按不低于200元/月的标准发放,对离任村“两委”副职5年以上的村干部,统一发放生活补贴60元/月;将农牧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在原300元/年的执行标准上翻一番,使全州年龄60岁以上、党龄20年以上农牧村老党员生活补助达到600元/年。(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