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3月28日 >>02版:二版


让“南木特”更加丰满鲜活
记者 苏琳喜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3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南木特”是藏语音译,有传记、故事之意,自产生以来就寓含浓厚的宗教意义,其表演活动是祈福的心愿行动,民众将每年祈祷亲友平安和畜牧业、农作物丰收的朴素心愿,附加于藏戏这一形式上。
  “南木特”藏戏很早就传入碌曲,50年代初在双岔、阿拉有不少村戏班子,文革中禁演,文革结束后,双岔乡旺藏寺活佛依拉久美开始在二地、九尼村排演。据了解,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的“南木特”藏戏,诞生于1978年,正式演出已有34年的历史,一直在民间农牧民群众中不断延续和流传,从未间断。这些年来,当地村民根据民间故事和借鉴旧社会只有在当地寺庙演出的“南木特”藏戏传统剧目,在传承和发扬广大中自编自演“南木特”藏戏,成立“南木特”民间文化演出队,成为碌曲草原和周边地区久负盛名的民间文化演出团队,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但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加之缺少文化包装和宣传,演出还是形不成规模,在州外的影响力不是很大。
  二地村藏戏团组织者旦木召介绍,“南木特”藏戏以唱为主,并以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鼓、钹、号等寺院法器为伴奏,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构成了有唱有说、有歌有舞,并兼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它从寺院走向民间,又由民间走上舞台,演艺质量有了根本性提升,但它仍深深扎根于民间,成为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艺术享受。从产生流传、发展到今天,期间从未间断过义务演出。
  去年11月份,国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南“南木特”藏戏保护和发展下拨资金162万元,用于对濒危剧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培养演艺人才、为戏团建造舞台和提供演出设备等方面。今年2月21日,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命名仪式。
  国家的支持和地方的重视,为藏戏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为努力推动我州的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和区域文化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