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又好又快中突飞猛进,灾后重建在保质保量下基本完成,新城区在大框架建设下越来越美,惠民政策在群众的期盼中逐年增加。过去的一年,舟曲克难奋进、聚力发展,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串串辉煌的数字,一件件民生实事,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济增长欣欣向荣。2012年,舟曲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4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8144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收入10365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8元。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8:16.6:53.6调整为27.1:19.6:53.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96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面对繁重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全县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在与省支援代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奋力夺取了灾后重建的重大决定性胜利。截至2012年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70个重建项目已完工169个;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7%,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个居住安全、设施完善、生态改善的美丽新舟曲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活条件实现大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受灾群众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集中安置区建成标准化居民小区,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飞跃提升,新建的学校、幼儿园硬件及配套设施居全省前列,兰州舟曲中学将建成全省示范性高中,舟曲县医院和峰迭新区卫生计生综合服务楼硬件设施达到三甲医院水平。 基础设施亮点纷呈,实现了大跨越,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有了突破性进步,一大批关系到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新建的县城至峰迭新区连接线,结束了舟曲县境内没有二级公路的历史;新建的电网是全省网架结构最坚固、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县城电网;光纤接入网、3G网络进入全省县级城市先进行列;峰迭新区成为全省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最完善的城镇。 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实现大调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农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基础设施、特色加工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等40个产业重建项目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大步伐。建成一批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区,劳务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超过灾前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2009年增加5718元和1566元,增长64.8%和69.9%。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逐步修复,防灾减灾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了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白龙江城区段堤防修复工程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三眼峪、罗家峪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成使用,极大地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 扶贫攻坚如火如荼,紧紧围绕省政府《舟曲县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确定的“三大目标”、“九大任务”、“五项工程”,建设各类项目40个,完成投资6.1亿元,解决2.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十二五”扶贫规划的良好开局。 累计完成培训4.3万人次,输转劳务3.81万人次,劳务经济创收3.84亿元。在城关、江盘等7个乡镇30个村实施退耕还林2万亩,在部分乡镇扶持新建育苗基地1500亩。推广种植中藏药材2.7万亩、脱毒马铃薯2.08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1万亩、冬播油菜2.5万亩,新建蔬菜塑料大棚800座、圈舍600座,新增专业合作社43个,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基金社25个,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3个。为5825户农户发放贴息贷款1.8亿元,18个整村推进项目和10个村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试点项目已全面完成,专项扶贫取得实效。事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新能源建设、易地搬迁、农村道路、防灾减灾、村卫生室、水利设施、劳务培训、社会保障、行业扶贫也同步推进,舟曲扶贫开发工作加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