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有别于甘南的其它县市,舟曲大地春意盎然,迎春花、碧桃花竞相绽放在村社院落和山坡上,田间片片嫩绿,白龙江少了冬日的平静,欢快起来。对于久居高原的我们,真可谓下了“江南”,美不胜收。 来到距县城西北约2.5公里,地处半山腰的城关镇坝里村,更是春花烂漫。坝里,对于甘南日报社的干部职工,不再单纯的只是区划上的一个地名,而是一份牵挂,一份期望和一份祝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一年来,从编委会到每一名干部职工,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这里发展产业,做地最实的也是如何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办到了“紧要处”,帮到了“节骨眼”,暖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改变,在这里悄然发生。 对于一个纯业务部门来讲,无项目,没渠道,怎样才能最大程度、最有效果地帮助联系村,甘南日报社编委会进行了认真谋划,从制度、人员、资金等方面统筹安排,报社主要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坝里村摸底调研,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认真摸清联系户人口结构、经济收入、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发展愿望等基本情况,确定了“抓产业、强劳务、重民生、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和“一年起步,四年致富,八年小康”的工作目标。根据坝里村地处半山地区的实际,帮助群众发展药材、林果、养殖等产业,利用坝里村位于城郊的优势,帮助推进劳务经济和“农家乐”经济,一个帮产业促增收、扶智力引转变的帮扶计划全面形成并逐步实施。 坝里村有195户,其中175户属于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90%。近几年,随着灾后重建和全村经济进一步发展,该村缺少劳动资金、村民缺乏林果种植技术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比较凸显。去年坝里村遭受旱灾,林果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村民对于林果增收的信心还是不足,酿酒业也受到产量限制,全村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 坝里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不具备依靠传统种植发展产业的条件,要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才能促进群众增收。报社领导班子、工作组和村组干部、群众深入探讨,对周边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在村里发展药材种植业。(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