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寿增
残疾人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残疾人事业是伟大的。笔者在最近召开的卓尼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过去5年,是卓尼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生活改善最大、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是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氛围最浓、支持力度最强的5年。5年来,随着卓尼县各级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保护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的良好风尚,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就业,让生命更有尊严。5年来,县、乡残联慰问残疾学生118名,发放慰问金5万多元、助学金1.55万元,保障金助学16人次;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10期,1160名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动物疫病防治、沼气池系列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药材栽培技术等;54名残疾人参加了省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项目涉及服装裁剪、家电维修、摩托车修理、盲人按摩等。通过培训,有62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300名残疾人在农牧村实现稳定就业。 扶贫捐助,让生命萌发希望。社会及县直各单位帮扶、慰问10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12.59万元;县残联结对帮扶刀告乡龙多村的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万多元;双联行动中,县残联投入资金2.16万元,结对帮扶1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送致富信息等方式方法开展帮扶活动;对全县15个乡镇的2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进行维修或改造;400名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实现居家托养,每人发放托养费500元;累计为168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4.87万元;国际奥比斯项目为卓尼县医院培养了2名眼科医生,捐助近20万元的眼科诊疗设备;世界宣明会项目为残疾人发放电动轮椅2辆、助力车3辆、高靠背轮椅2辆,为7名残疾人免费安装普及型假肢。为喀尔钦乡卓洛村30户温棚蔬菜种植户争取扶持资金13万元;为纳浪、申藏等乡镇的61户残疾人温棚蔬菜种植户每户补助建棚资金2.5万元,为2734名残疾人代缴新农合参保费10.8万元。五年来,全县有2215名残疾人实现了脱贫。 康复培训,让生命更加完美。该县是残疾人康复培训州级示范县,5年内,为29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复明率100%,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170多万元,完成了白内障无障县创建任务;为21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了普及型假肢;8名聋儿在省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11人;目前全县有康复技术骨干2人,培训康复医生8人次;为24名听力残疾人配戴助听器,为3名聋儿免费安装了人工耳蜗;为2名兔唇儿童实施了修复手术;11名脑瘫儿童接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40人次;发放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宣传材料1200多份。结合“全国助残日”活动,邀请县医院大夫和司法局干部,为残疾人开展免费义诊和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受到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助残宣传,让生命更加充实。每年发往省残联网站、甘肃残联工作、甘肃新闻网等各类媒体的稿件有60多篇条;在县电视台播放“扶残、助残”专题片16期;发放《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保护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残疾人开展剪纸、雕刻、科学文化知识讲座、象棋比赛、健身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2009年,全省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该县残疾人运动员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在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参演节目获得了舞蹈类表演二等奖及第五届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新人奖;2010年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该县残疾人运动员获得3枚金牌,为全县残疾人赢得了荣誉。 组织建设,让工作更有成效。全县15个乡镇残联于去年12月底进行了换届,配备了残联理事长、专职理事长和专职委员;柳林镇三个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巩固、完善“六有村”残协68个,培训县乡残联干部138人次。成立了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盲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总投资286万元的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已通过州发改委评审,列入县发改局2013年项目建设计划,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