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宏大理想,在无数份规划书中倾泻而出,如今梦依然在,却照进了现实。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步入临潭县的每个村镇,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扶贫开发给群众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临潭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民生之本、民生之要来抓,团结和带领全县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走过了不平凡的扶贫开发历程。 基础设施: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从客观条件看,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为此,临潭县首先从解决贫困山区群众出行问题入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通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打通了回头路,连接了断头路。2012年,积极争取项目,落实对口部门帮扶资金,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加快农田水利、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修农用便桥4处、防洪河堤4020米,硬化村组道路6.1公里,砂化道路7.5公里,项目的建设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整村推进: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进入新时期,临潭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给整村推进工作赋予了新内容。根据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切实加快了贫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步伐。去年,整村推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收项目和科技扶贫项目,总投资12206万元;争取城关镇、八角乡整乡推进试点建设项目2个,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0万元;2010—2012年度临潭县国家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6695万元。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 科技扶贫:走培养新农民的路子 始终把科技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结合整村推进等建设项目培训种养业实用技术人员6000人(次);加大“雨露计划”扶持力度,各乡镇通过组织宣传、摸底报名,为符合条件的1800人每人每学年发放1500元。做到输出组织有序,就业安置到位,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开辟了增收脱贫门路,完成2011、2012年度贫困户“两后生”936人、一村一名大学生90人的培训任务。 帮扶工作:走整合社会资源的新路子 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扶贫的目标又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在社会帮扶方面,省、州、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双联行动,积极开展送项目、送技术、送温暖活动,真心实意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省级单位为该县协调帮扶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9211万元。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开展调研帮扶活动,为临潭县20所中小学捐赠图书4500套,总价值136万元。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社会帮扶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形成了倾社会之力、促临潭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今,一幅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绚丽画卷已在洮州大地徐徐展开。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愿临潭县在外力的助推下,在自身不懈的拼搏与奋斗中,朝着更高的目标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