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玛曲讯 “参加新牧合就是好,去年我得病住院花费近一万元,新牧合给我报销了六千多元,这可解了我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新牧合,看病欠的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呢。”玛曲县河曲马场的才让扎西高兴地说。 “十二五”以来,玛曲县卫生事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健康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9个,病床13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人、拥有床位3.6张,平均每床装备设备额0.8万元。 国家和县上先后投资3138万元,对县级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修建,总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投资226万元扩建维修了各乡镇卫生院,总建筑面积近2500平方米;投资144万元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的24个村卫生室。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 建立起了牧村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体系从缺医少药发展到新型牧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牧民参合率高达99.9%。县上对合管基金的补助比全省高出20元,2012年为25102人报销药费773.71万元,有效缓解了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儿童规划免疫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第三个85%的目标,“四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切实做好牧村妇幼保健工作,以前牧民群众生孩子都在自家帐篷,而今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加上新牧合带来的实惠,全县孕妇住院分娩率达68.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57.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1‰,婴儿死亡率24.01‰,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 从卫生工作最薄弱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环节入手,把牧村和社区卫生作为发展重点,注重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纳入牧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投资1100多万元,购置了CT、电子胃镜、彩超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医疗救治水平。修建了3所标准化卫生院和1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及20所牧村无害化厕所,村一级医疗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为了进一步加强寺院僧侣的医疗保健工作,在每个寺院都修建了卫生室,并将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僧侣纳入玛曲县卫生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魏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