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02版:二版


真心真情真抓实干
——州发改委在临潭开展双联工作纪实记者 苏琳喜 李建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4月1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州发改委突出转变帮扶方式,在帮扶的临潭县王旗乡中寨村大力实施稳定、强基、温饱、小康、生态建设、文明村建设六项工程,采取“六帮六结合”的工作措施,确保双联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以政策宣讲为核心,实施稳定工程,实现帮扶与维稳相结合。州发改委党组把维护该村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从人力、财力上最大限度给予帮扶,抽调6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常驻该村。结合开展三项教育和反自焚专项斗争行动,大力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大会,散发宣传资料等,集中宣讲当前形势和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区的投入和支持,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和实例教育引导群众牢记党的恩情,树立感恩意识。同时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工作,逐户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排查矛盾纠纷困难39起,调处解决39起,确保了全村稳定,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实施强基工程,实现帮扶与夯实基层基础相结合。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强基固本的原则,积极帮助王旗乡党委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帮助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配合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联户帮助、联事定责等活动,设立宣传政策岗、收集民意岗、监督村风岗、致富帮贫岗、管理村务顾问岗等岗位,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积极引导和动员党员在做好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生活的同时,主动在申报家庭生活困难救助、双联贷款、异地搬迁、危房改造中发扬风格,主动考虑照顾其他群众,在全村群众中营造树立起了党员标杆,赢得民心。
  以药材种植为基础,实施温饱工程,实现帮扶与特色种植相结合。针对中寨村地处山区,人均可耕地仅0.62亩,基本无成片土地,农业发展先天不足的现状,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党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种植产业。全体干部职工与中寨村45户特困户,91户贫困户、123户联系户结成279个帮扶对子,捐款17.4万元作为贫困户发展药材种植技术扶持资金,积极鼓励开展药材种植。在2012、2013年春耕生产期间,捐赠化肥款19.2万元有效解决群众农资短缺问题。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筹资9.2万元慰问92户困难群众,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积极协助做好双联惠农贷款工作,邀请农行信贷人员举办了双联贷款培训班,引导群众将贷款用于药材、特色产业种植和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贷款效益。2013年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达520亩,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实施小康工程,实现帮扶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激发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放在首位,采取以会代训、为党员上党课等方式,就当前形势和党的政策进行宣讲,帮助群众树立主动脱贫、劳动脱贫的观念,改变以往存在的“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针对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建筑技术工人多的特点,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该村能人创办装潢队,打造中寨村鲁班装潢品牌,引导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以扶持该村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为抓手,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实现帮扶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针对中寨村十年九旱、十旱九灾,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以每年投入资金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开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实现发展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两年来向该村捐赠价值7.6万元的白杨、柏树、龙须柳等用材绿化树苗,营造生态林180亩,通过在山区适林地封山管护育林,制定管护办法,有效改善全村生态环境。同时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建设,捐赠价值10万元的早熟梨、杏树、花椒、苹果等经济树苗16500株,种植面积140亩。邀请临潭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养护知识培训。
  以王旗乡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实施文明村建设工程,实现帮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委托西北师大设计院编制完成《临潭县王旗乡中心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暨周边村庄整治规划》,确立王旗乡以中药材种植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集镇贸易与遗址历史探访、库区旅游配套服务提升转型为方向的新兴产业,确保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共赢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大村道硬化、上沟河堤坝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协调解决王旗桥建成但未能通车使用的问题。截至目前,落实王旗乡上沟门村通村道路修建资金43.16万元和2013年基础设施费10万元,计划投资322万元的王旗乡中寨村护村护田堤防项目已通过评审。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