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武
年年忙春耕,今年多不同。初春的卓尼,千里沃野一派繁忙,与往年买种子、购农药、整田地热闹忙春耕的景象相比,今年的春耕又多了一些新气象。 土地流转激活“一池春水” 春节刚过,卓尼县上卓村的王喜春就把自己家的15亩地流转给了药材种植大户刘全顺,年底他就能拿到7500元的租金。像王喜春这样,把自家耕地转包给种植大户,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发展其他产业,成为卓尼县今年春耕的一大亮点。 卓尼是传统农业县,去年以来,根据群众意愿,采取返租倒包、委托转包、土地互换、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近6万亩,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和蔬菜大棚、草畜等主导产业。 通过土地流转,让一些希望扩大规模,但一直苦于没有土地的大户圆了发展梦。在卓尼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大户日趋增多,出现了大户规模种养赚大钱,小户当“农业工人”赚稳钱的可喜现象。目前,全县种植业已倾向于药材和蔬菜大棚种植。 春耕主打“低碳牌” 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卓尼县很多农民没有像往年一样大把大把地往地里撒化肥,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养殖场、农家的畜禽粪便,打起了“低碳牌”。 “以前,羊圈里的羊粪得花钱找人处理,现在好多人争着花钱来买,真省了不少力。”纳浪乡羊化村养殖户王慈力曼说,“最近每天都有人开拖拉机来拉粪,一天能卖好几车呢!”土地和人一样,“吃”啥都得讲营养,光使用氮肥、磷肥等单一肥料,会“营养不良”。 卓尼县鼓励农户大力实施农家肥,搞“低碳”种植,不仅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还实现了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双赢”。据测算,仅此一项每亩地至少为农民节省300多元,同时通过土壤速测、病毒病菌识别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土地做了进一步“体检”,让每亩耕地都吃上“营养餐”。 田间地头“搭课堂” 近日,藏巴哇乡九甸峡库区荒山上,6户农户承包了127亩荒坡,130户农户连片223亩种植核桃苗,发展经济林果业,这些大胆的开发得益于去年该乡成功试验种植了50亩核桃。借鉴去年的经验,今年本着早部署、早谋划、早动手的原则,成功调运种植良种核桃16000株350亩。 “技术员讲的清楚、实用,我一听就懂。”从陇南成县生瑞核桃科技园观摩回来的农民李七十九说。“今年我们组织农户到成县5个苗木基地实地查看苗木种类和嫁接状况,确定调运香玲、辽核1号、鲁光、西丰、美国长山等5个早熟、矮化、薄皮优质良种苗木,并与该基地签订16000株苗木调运、种植、协助后续管理技术指导协议。”藏巴哇乡乡长宁学辉说。 乡、村、组干部现场指导监督,136户种植农户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范要求,平土地、拉运肥料、开坑挖穴,并签订了后续管理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