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潭县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认识,来谋划,来打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条主线,推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1.1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6%和35%,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重投入 全力促进景区建设 把旅游开发工作列为本届政府为民要办的大事、实事之一,摆上重要位置,并提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系列方案、措施和办法,使其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冶力关景区,调研景区开发建设工作,查看景区道路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准确定位全县旅游发展思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包装,精心打造“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将临潭建设成国内知名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实施各类旅游重点建设项目24项,总投资8.2亿元,完成投资5.47亿元。总投资7500万元的甘肃省信用社冶力关接待中心建设项目已竣工。总投资3000万元的冶海户外游乐园CS仿真训练基地等多个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招商项目有力支撑景区发展,成功签约了总投资2.4亿元的临潭县冶力关温泉开发建设项目、2000吨杂粮方便食品加工项目、中药材加工生产线项目、术布桃花岛旅游综合开发等,累计完成投资9141万元。 早规划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把旅游规划放在首要位置,按照“策划——总规——详规”路径实施。新城镇、冶力关镇污水处理工程,供热工程、临洮—临潭二级公路建设工程等8个项目已完成可研。修改完善了《冶力关景区总体规划暨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了《临潭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新城特色旅游镇生态旅游业发展详规》等,《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详细性建设规划》通过评审。加大项目申报和前期工作力度,修改充实了2012年度新增旅游重大项目,上报旅游景区建设重大项目10余个,上报省州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2个。全县有“农家乐”570多户,冶海马队、庙花山马队有马匹100多只,“农家乐”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0多户,5万元以上的有100多户,2万元以上的有300多户,马匹年均收入约1.5万元,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抓营销 拉动旅游提升影响 成功举办了2012“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第四届甘肃·临潭拔河节、第五届洮州民俗文化节、第十五届临潭花儿大奖赛等活动,集中展现了近年来该县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秀美的自然美景,全面提升了临潭旅游形象和“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赴天津、北京、西安、南京、无锡、深圳等高端客源地举办了招商引资、旅游宣传推介会,期间展播临潭旅游形象宣传片,布设大型旅游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品5万余份。积极参加“第九届平凉文化旅游艺术节”和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对洮州刺绣、根雕、洮砚、中草药等特色旅游商品进行了推介促销。加大媒体广告投放力度,全年在CCTV—7、CCTV—4、甘肃卫视公共频道等主流电视媒体进行临潭旅游宣传。邀请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栏目组拍摄了冶力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风光片,邀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天下》栏目组拍摄了电视系列片《中国古镇之新城——雪域江南》。长期在腾讯网、人民网、中国甘南网、九色甘南旅游政务网开设临潭旅游宣传专栏。 强管理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星级宾馆及“农家乐”服务管理,引导旅游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服务,大力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0版星级饭店标准》等行业标准。完成32家“农家乐”初评工作,指导野林关大酒店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完成导游资格年审和导游考试等相关工作,积极申报冶力关街、池沟村、古战乡古战村、术布乡术布村为专业旅游示范村。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技能等培训班4期,培训800多人次,组织旅游管理人员30余人次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旅游教育培训班,提高了旅游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力度,全年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活动10余次,下达监督意见书35份,责令整改旅游企业13家。 临潭,这方热土正在生机勃发,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