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结合部,由于受地理特点、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十年十灾、无年不灾,尤其是汶川地震、舟曲“8·8”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乃至全州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天灾频发的同时,火灾事故也频繁发生,特别是2011年“1·08”舟曲县插岗乡恰瓦村民宅火灾、2012年“2·24”迭部县多儿乡在力傲村民宅火灾、2013年“2·06”迭部县腊子口乡黑多村火灾,造成三个村庄数百户群众住房顷刻间毁于一旦。据2002年到2012年十年监测的数据,全州农牧村每年因灾需救助人口一直在15万人(次)左右。针对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实施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全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每年深入受灾县、乡、村,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准查实因灾救助对象,详细掌握受灾群众在口粮、饮水、衣被、医疗、取暖等方面的需求,核实确定救助对象,对重点“三无”人员和受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特别是对舟曲“5·12”地震灾害、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受灾群众和部分火灾群众,按人均一天一斤粮、十元钱的标准发放应急期生活救助金。对住房困难的群众,通过搭建临时救灾帐篷、投亲靠友、公共房屋安置等途径解决其居住困难,积极进行民房重建。目前,全州“5.12”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所有受灾群众已全部入住新房;恰瓦、在力傲两个遭受严重火灾村的民房重建已基本完成,于2011年底和2012年底完成入住;黑多村火灾重建目前已初步完成重建选址工作。 据统计,全州民政部门2009—2012年累计下拨各类救灾资金3.7862亿元,累计救助受灾群众63.28万人(次),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最大限度的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大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力度 把防灾减灾项目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提升民政工作效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完善救灾工作机制,前后争取落实州县防灾减灾项目22个,其中:州县综合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项目8个,总投资158万元;建设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临潭县、玛曲县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5个,总投资1395万元;建设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应急避难场所(馆)项目6个,总投资4310万元。此外,建成舟曲县、合作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项目,2011年、2012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先后命名舟曲县城关镇东城社区、合作市坚木克街道那吾路社区、卓尼县柳林镇城南社区、临潭县城关镇城中社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州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的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我州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鉴于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各级民政部门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村级灾害信息报送制度化、规范化,解决农牧村灾情报送最后1公里瓶颈问题。2011年9月在全州所有村委会和较大的自然村建立了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全省走在了前列。村级灾害信息员制度和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为提高全州村级灾害信息报送能力,完善村级防灾救灾应急体系,提升灾情管理水平,促进救灾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队伍保障。 截至目前,全州村级灾害信息员达到2737人。队伍建立后,严格按照省厅制定的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把培训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村级灾害信息员培训思路,州级和各县市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和举措,联合国土、地震、水利、消防、卫生、安监、教育、森林防火、气象、建设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要求和职责,开展集中培训、分散培训、集中观摩和演练,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制作录制藏汉两文的宣传资料、广播稿、标语、横幅、宣传单和防灾减灾救灾手册,使村级灾害信息员直观、形象接受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和有关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切合实际,有效推进了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卓尼县、合作市、玛曲县、临潭县、碌曲县等县市为部分村级灾害信息员配备了雨鞋、电子喇叭、气象手机等简单装备,为村级灾害信息员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 修改完善州、县、乡、村四级 灾害应急预案 根据近年全州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减灾救灾工作实际,按照全省防灾减灾会议要求和新修订的《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州、县、乡、村四级制定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和充实。从部门分工、灾害评估、防灾备灾、应急动员、责任追究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完善和充实,为全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为实现依法救灾打下了坚实基础。到2010年底《甘南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下发各县市,8个县市级预案、99个乡镇街道级预案也已制定出台、660个村级预案已基本完成制定、修订。今年将完成村级自然灾害预案制定工作。 全州防灾减灾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大大提高,防灾减灾队伍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大大增加,全州民政部门将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