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武
初春的卓尼寒意未尽,但也别有一番韵味,一拨又一拨的省内外游人或因寻梦香巴拉,或因追逐藏王足迹,或因慕名4A级森林公园大峪沟美景,或因了解土司历史文化,或因瞻仰千年古刹禅定寺,或因钟情洮河绿石砚而来。与此同时坐落在县城东北角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土司烈士纪念馆,也已成省内外游客必经之地。短短几年时间,卓尼旅游形象在人们眼中渐渐清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加,这得益于该县旅游景区建设的大手笔、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加速度。 依水汇景“景”添花 漫步洮河岸边,清波映照下的卓尼因水更添柔媚,洮河两岸的青山蜿蜒映于碧水美景中,游人在“生态氧吧”尽享休闲健身乐趣。 卓尼县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实施“水”上添花重点工程。规划实施了洮河风情线建设工程,对洮河沿岸进行高标准整治和升级改造,彻底实现了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以古雅山、马钦山、雅尔山为背景,投资2500万元建设洮河南、北滨河路10公里风情线续建项目。 衔接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康多峡景区和九甸峡库区旅游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专家对康多峡、九甸峡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省级评审;由绵阳市筑诚装饰装修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卓尼县古雅山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完成初稿,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前地勘和地质灾害评价工作;委托西北师大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修编完成总投资1393.23万元的《大峪沟(吉祥宫)民俗展览馆可研报告》;《卓尼红色旅游》、《麻路景区》可研报告正在修编。2012年,签订旅游重点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3635万元的大峪沟景区公路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投资2043万元的东、西两座环城大桥建设项目已竣工;投资2900万元的洮河风情线防洪河堤延伸续建工程和北滨河路东街道路延伸工程已竣工;总投资1400万元的大峪沟游客中心已投入使用;康多峡景区开发项目完成了440万元的杓哇寺连接景区公路建设。 借“红”推“绿”聚人气 随着红色带动工程的实施,卓尼县对杨土司烈士陵园进行改建提升,2012年3月,杨土司烈士陵园正式被省委、省政府审批为甘肃省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委县政府将土司衙门修改为土司纪念馆展厅,陈列了历代土司的各种信息。杨土司烈士纪念馆的开馆,开启了卓尼红色旅游新的一页。 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仔细观看展览馆中红色文物,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杨积庆烈士的贴身物件,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硝烟中的革命往事。游客不断感叹道,革命旧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好宣传。 顺应“文化撑州”、“旅游兴州”战略的实施,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依托文化打造旅游,借助旅游提升文化,推动全县文化旅游大发展。201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7.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64.4万元。如今旅游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卓尼的支柱产业。 以宣促游打品牌 高度重视旅游产业营销宣传,积极在各主流媒体连续推出旅游专题、专版报道,加强节会推介,刊播旅游宣传片,营造宣传合力。与北京伯璟公司签订的纪录电影《土司传奇》于2012年9月1日在卓尼举行了开机仪式;纪录电影《红色记者与杨土司》已完成前期拍摄任务,正在做后期剪辑;电影故事片《石器时代》(原始部落)在卓尼开机拍摄,目前已完成前期拍摄任务,正在做后期剪辑。 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多层面、多方位、多视角地展开宣传,集中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五彩卓尼大峪沟”品牌形象。参加了省“两会”、“兰洽会”和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制作了兰州中川机场高速路旁大型户外广告牌,更换完成了西寨桥头、多坝桥头、冶力关、康多峡、江可河5处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在甘南电视台开设了卓尼大峪沟国家AAAA级景区天气预报;开通了卓尼旅游网站和大峪沟景区网站,与“甘南香巴拉旅游网”进行了链接,印制《卓尼印象》光盘2000份。 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就了卓尼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