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芳
近年来,碌曲县大力实施牧业稳县战略,不断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实施“农牧互补”和“一特四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之路。2012年,全县以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7.3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27元,人均增收602元。 投资240万元,完成了尕海乡秀哇村畜种改良项目和李恰如种公畜基地建设项目,以选育改良本品种为主,提高牦牛、藏绵羊等优良品种个体生产性能。建立健全了《碌曲县牦牛改良牲畜摸底统计表》、《碌曲县畜种改良人工授精母畜档案》、《碌曲县李恰如种畜基地种公牛投放花名册》等档案资料库,为牲畜良种规模化推广建立了第一手资料。引进优良种畜12840头只,畜群结构更趋合理,牛由32.28%调整到27.27%,羊由63.71%调整到69.53%,牲畜改良面达到55%左右。 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方针,碌曲畜牧业走出了一条“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的农牧资源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新路子。落实州兴发畜牧业担保公司“一特四化”贷款担保金300万元,累计担保贷款产业化发展资金900万元。巩固完善试点村“四大示范区”建设,完成9个新增试点村专业化布局任务,新培育专业养殖户942户,组建联户牧场15个。种畜基地引进半野血牦牛种公牛41头,选购优良种羊500只、优良种牛350头,成功申办了省级藏羊、牦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成立了土地流转监督管理中心,开展农牧村草场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承包、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建成了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良种繁育体系项目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完成黄河项目暖棚建设199座,建成牦牛、藏羊养殖小区5个;完成草原综合防治面积88.5万亩、草场补播7.5万亩;建成洮河源活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贡巴村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争取省上扶持资金300万元。积极组建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牦牛繁育、藏羊繁育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州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村级专业合作社17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以2.38、0.46和2个百分点的幅度增加,促进了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 发展现代管理经营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协助县食品公司(甘肃大河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绿色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投资2800万元年加工3000吨酪蛋白和1000吨酥油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碌曲县落户。大河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精卷牛羊肉、分割肉、酮体羊、羊排、牛排为主,库容1000吨,机冻能力30吨,年生产规模达到3000吨,解决了碌曲县畜产品销售难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带动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快农牧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步伐。投资300万元,新建了集活畜交易、农畜产品综合展销、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碌曲县洮河活畜产品综合交易有限公司,牛年交易量达12万头,羊达30万只,皮张8万张,畜产品5600吨。郎木寺镇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暨活畜交易市场已全面建成,畜牧业逐步形成“公司+基地+牧户”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针对近年来气候反常,连续降雪时牧区饲草料储备不足的问题,建成2000亩牧草生产和年产20万公斤饲草料的瑞丰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逐步扩大规模,带动和促进洮河流域牧草产业发展,为周边地区抗灾保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阿拉、双岔等地农牧户签订了约30吨的优质紫花苜蓿供销合同,确保牲畜安全渡过“春乏关”。 牧歌奏响小康曲。随着国家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碌曲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副草丰畜旺的美好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