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旗乡的采访,更像是一次轻松的旅行,一路风景,一路感慨,一路收获。 很显然,这个季节的乡村是落寞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沿路可见留守的老人、妇女在村口、戏台口或是小卖铺门前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有车经过的时候探究着看上一眼。 戏台,是农村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也使得王旗给我们留下古朴而沉静的印象。途经的龙元、磨沟、中寨村都建有戏台,静静地立在村子中央,有斑驳的旧貌,也有光彩的新颜,伫立在时光长河里的它们想来也有很多感慨。 与这静相依存的,房前屋后的杏花、梨花开得热闹;谁家新建的房屋上了大梁,门前的鞭炮纸红得耀眼;孩子们放学了,排队走在路边,飞起一串串烂漫的笑语……处处透露生机和活力。 这是美丽的乡村,有诗意有生活。 (一) 经过磨沟村,沿河的水地里一道道新覆的地膜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就像一道道起伏的“白浪”,农民三三两两散布浪间低头忙碌着。这样的优等地里种了什么好东西呢? “这是龙须柳苗,别看现在这么一点,今年就能长到近一米。”村民邓喜忠比划着眼前一拃长的树苗给我们介绍。 王旗乡编制了中寨、磨沟、王旗三村生态和经济林发展规划,目前已投入资金52万元,在磨沟、中寨村扶持种植经济林5.9万株、生态林4万株。磨沟村由村委会牵头,邓喜忠等16户群众发起,利用双联贷款育苗40亩,探索走村支部+农户的育苗发展路子。 “我们把最好的地都让出来育苗了,乡上给我们提供了树苗,也给我们包了销路,没有一点顾虑。”农田变苗圃,土地收益趋向最大化。邓喜忠说,去年一株树能买5元左右,一亩地就能收入5、6万,是种粮收入的数十倍。而且育苗不需要太多的劳力,不影响青壮年外出务工。 乡党委书记黎英广告诉我们,乡上规划生态绿化700亩,农民种植的树苗统一收购用于绿化,解除了育苗户的后顾之忧。王旗乡在临潭属于气温较好、海拔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自然广些。乡上遵循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目前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经济作物有当归、党参、黄芪、黄芩、秦艽、柴胡、油菜等。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74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259亩,其中,当归8500亩、党参800亩、黄芪300亩、油菜1659亩,饲料520亩,粮经饲三元结构比为29:68:3。 面前的龙须柳还是嫩小的枝芽,站在田边望去,仿佛看到这样的景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 中寨村与磨沟村毗邻,听说中寨的戏是邻近几个村子里唱得最好的,每年正月里热闹非常。我们从戏台底下穿过,一座座崭新的青砖瓦房依山而上,错落有致。青色,给人沉静的感觉,加上白色的勾缝,整个村子有清新的气息。 我们沿山路而上,人在村中也在山间,不觉到了一处山坳,这里是另一番景象。路两旁的地里、坡上植满了树苗,枝头的嫩绿渲染着春意。“前些年村民的日子艰难,环保意识也差,山上的蒿草、灌木甚至草皮都被铲回家里烧炕了,植被破坏严重。双联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帮联单位帮助我们编制规划,在村里试点推广以龙须柳、云杉、白杨为主的生态林和以苹果、早熟梨、白沙梨、樱桃、杏子、李子为主的经济林建设,走林果兴村、生态富民的发展路子。苗木都是帮联单位免费提供的,我们只需要做好田间和后续管理,可以说是坐享其成啊。”村支书鲁耀科说。 在鲁耀科的引领下,我们穿行在田埂地边,村里40多户集中连片种植了樱桃等经济林木,去年种植的樱桃已经开花,远远看去星星点点的白,由于樱桃树三年挂果,树下还套种了其它作物,填补了头三年不产出的空白。“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算,一亩樱桃的产值是2000多元,比种粮食翻了一番多呢,怎么着都划算。”一想到三年后再来中寨,可以采摘到美味的樱桃,我们也为之欢欣鼓舞。 路边谁家的榆钱簇簇,捋一把放进嘴里,满口香甜。像极了我们一天来的好心情,也好似村民们春光里明媚的好日子。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