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仙
初见“云水禅心”这几个字,就被它恬静、空灵、飘逸的意境深深吸引。这是一首佛教音乐,从网络下载到我的音乐盒。每每听来,都会被那叮叮咚咚犹如山涧清泉带着飞云飘拂的旋律深深陶醉。零碎的心事,随流水东逝,随飞云行远,有着“曲韵流觞醉空灵,雅馨无尘拂面轻”的洁净。夜里听它,会被它带到远离喧嚣的世外园林,在风吹山林,古刹溪流的意念中,白天里浮躁的心,在行云流水的旋律中得到安顿与净化。一觉睡去,夜里无梦,即使有梦来搅,也是梦如仙境般惬意。听得多了,从它的音律中就会感触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究竟来自何处?又无从说出,任由空灵、清新淡雅的古筝音韵留存那份感伤。 或许是古筝的声音清脆灵动,弹出来格外的悦耳动听,所以用古筝弹这首佛曲,无论是弹的人或听的人都会沉溺其中,寄禅心于云水的那种与世无争的自然境界里。后来,女儿也学起了古筝,刚刚入门,古筝老师因工作调动回了老家,只学会了那么几首曲子。好在她对古筝充满兴趣,一直练习着,没有放弃。我喜欢古筝,也喜欢这首佛曲。放学回家的女儿,从网上找到《云水禅心》简单易学的曲谱,用笔抄下来,慢慢学弹起来,并常弹给我听。她能弹出此曲的清幽,是因为孩子的心是纯净的,弹不出此曲的神韵,是缘于云水禅心本是佛家的一首筝曲,其意在于清逸逍遥,尽在云水中;禅之意境,亦尽在云水中。能有这份清幽,对我们也算是一点慰藉。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这首曲子的故事背景,再听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据说,北宋时期,石景山浮萍庵中有一位女尼,法号禅心。悟性颇高,慧质天生,其师父甚为喜爱,圆寂后,禅心便是庵中师太。不久,庵中来了一个远游的道士,道号“云水真人”。本说是到庵中借宿,但一住就是一年有余,却毫无还意。白天与禅心大师切磋琴艺,夜里观赏星辰。久而久之,就有人说起闲话。被逼无奈,云水真人与禅心大师辞行。迫于佛门女尼之戒的禅心,洒泪为云水送行,远送十六里,并折柳相赠,云水奏曲辞别。此曲名曰:“云水禅心”。别后,禅心郁郁而终。传说,病危之际,在七弦琴上,拨出了此曲的第一个音符,就撒手西归。 后来又听了它的歌词,歌词的内容是:“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歌曲中除了灵台空明,无牵无挂的佛家思想之外,还有闲云悠悠,碧水潺潺的闲情逸致,以及两情相悦,又不能相聚的悲切。 禅心是佛教术语,意为清静寂定的心境。有诗云“禅心暮不杂,寂行好无私”、“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叫做禅心的女尼,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尼,有着极高的修为和参禅的悟心。正因如此,师父西归,将衣钵传她。暮鼓钟声,青灯黄卷,在静修中普渡众生,也开悟自己。云水真人的到来,从琴艺棋技到星辰草木,再到天上的云,山中的泉都成他们参禅悟道的对象,道的包罗万象,佛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的切磋不断升化,不断揉合。不似神仙却胜神仙的他们,被人们的流言蛮语污蔑着,嘲讽着。身处佛门、道观的他们,更清楚佛道的清规戒律,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挽留与离别成了禅心不可不选的痛。“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和她,是没有双全法,只得选择。如要挽留,托不了钵,布不了道,负于师父。送云水的路上,想到今日离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相见,情不能己的禅心潸然泪下,“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接过禅心相赠的柳枝,云水更舍不得这份心无杂念,澄明心境的奇缘,即使不舍,也无法自己,只有满怀悲伤地为她,弹了这曲“云水禅心”。 云水离去,她真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地参禅礼佛吗?夜幕中的那轮明月,还会有相观星辰时的那么皎洁吗?月还是那轮月,但没有了往昔的圆润美好,失意的她进入禅室,月光也悄悄地跟了进来,透映在禅心的心里,却成了挥之不去的感伤、寥落的牵挂。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世上的人,对情感、名利能有几人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看破,不一定放下,犹如他们,看破了,就是放不下。 听这首佛曲,给人一种古寺听禅的静,山涧清泉的幽,感动于这个故事,是因为身处红尘,很多时候,都是看不破,放不下,又期望,有朝一日能看破,放下。如果说,云是水的梦,水是云的情,而一颗禅心,便是水云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