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03版:三版


一个财政局长的散文情结
——读《昨天的记忆——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5月0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訾晓辉

  作者王云奎,陕西省凤翔县人,曾任凤翔县乡镇党委书记、县财政局长等职,后调任宝鸡市文联副主席,现已退休。工作之余,长年坚持散文写作,在全国五十余种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并荣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大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特聘为财政部财政文学会副秘书长。
  散文的写作是用我们自身的感受逗引出附着于山水或世态间的文化蕴涵。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国漫长的历史使它的山水都成了修炼久远的精灵”。而我们则正是要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勾勒出山水之灵性,描画世间之真情。作者在书中写道:“我是一个基层工作者,接触的是平常人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自己从事业余的散文写作,也是从写自己和妻子的喜怒开始的。那是一年的春季,久旱不雨,人们普遍焦躁不安。有一天,从下午就是下雨的样子,但直到晚上九点多钟,雨一直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却总是下不大。我和妻子都是一种急雨、盼雨的心情,甚至到了坐立不安的程度。直到晚上十一点多钟,在人工降雨的帮助下,老天爷终于下了一场透雨,这可是我们那里好长时间的一场雨啊!晚上,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我激动得不能入睡,突然想起应该写点什么。于是,就利用第二天上午下班之后的时间,匆匆写了一篇千字左右的《久盼的春雨》。没想到县报发表之后,在许多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都觉得把自己心中的那种盼雨、急雨、怨雨甚至恨雨,然后喜雨的心情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不久,一家省级报纸也刊发了。这就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反响。有熟人写信、打电话的,也有不相识人的来信。都谈到文章中所表达的类似的心情和感受。这对我鼓舞、启发很大。我觉得散文这种形式很好,很能反映生活,很能够反映人们的情绪,写这样的东西也很有趣。这就一下子焕发了我业余学习写作散文的兴趣,就不时地写一些东西。近几年,先后在全国许多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散文,还出了一本一家三代四人合著、由陈忠实作序、贾平凹题写书名的散文小说集《春满花枝》。”
  俄国伟大的美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天长地久,成效自见。2001年5、6月份,在《美文》杂志穆涛先生的“点化”下,王云奎写了《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发表于当年第九期《美文》,想不到引起了文学圈内外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财政部高层的重视,时任项怀诚部长阅读该文并作批示,他被特邀参加财政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财政干部座谈会”,还在会上发了言。使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次竟获得了全国冰心奖!这件事使他深深地感到,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人民群众才是散文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的根。写作者自己心灵的感受,是散文写作的路子。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普通人命运,更是散文写作的路子,而且,应该是一条越走越宽的大路。
  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深切的情感,叙述了改革的艰辛历程,记载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敞开了内心世界的大门,一位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财政局长跃然纸上。作者写道:“可以说,我对书报的阅读兴趣,是晚报副刊培养起来的。我的一些比较好的阅读方法,不少也是晚报副刊教给的。当然,我读晚报副刊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副刊上的好文章,往往使我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他认为,文学给人带来的精神愉快不言而喻,可以让个人的情操、修养、知识面都得到提高。特别是比较忙的时候,看看书,写写东西,感觉好多了,渐渐地感到这是另一个层次上的休闲。比如2000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那个“双休日”,他写了《洋槐树》、《鸡蛋花》、《榆钱儿》三篇,每写完一篇,就像饮了一碗醒脑汤。
  穆涛先生说:“散文不是散文作家的专利,散文应走出文人内心的后花园和象牙塔,走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王云奎为我们从政为官的人从事写作树立了一个榜样,为官者在工作之余,看点书、写点东西,比花在酒桌、麻将桌上要有意义得多。曾任陕西蒲城县县长、出版过诗歌散文作品集的鱼茂胜说,从事行政工作确实比较繁忙,但自己发自内心喜欢文学,所以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的感受、想法、整理起来,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和工作的调节去做的。曾在凤翔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的冯积岐,在近两年的挂职时间里发表了《挂职日记》和一些短篇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村子》。他认为,无论是作家还是官员,都是必须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在这点上他们是共通的,也都应该在作品和工作中体现出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