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5月22日 >>03版:三版


怀念父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5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洪桂梅

  父亲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九点三十分母亲的电话像晴空霹雳几乎将我震晕,放下电话直奔家中。站在父亲的床边,父亲无声无息地躺在我面前,像是睡熟了,没有了呼吸,没有了回声。爸,你怎么就走了呀!早上我走的时候您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留下年老体弱的母亲,留下我们这些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絮絮叨叨,自言自语,泪水打湿了衣襟。父亲安详地躺着一动不动,我知道,他永远也不会和儿女们亲热了。我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父亲的面庞,面庞还是温热的,那一刻,我多想多想抱抱父亲,向父亲说声对不起,我来晚了。
  父亲生于1932年,今年82岁。兄弟两个,自幼失去母亲,是爷爷将他们抚养成人。1963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父亲带着母亲和十个月大的我来到了甘肃。父亲秉性倔强,工作认真,开了一辈子车,只留下一张《安全行驶五十万公里》的荣誉证。
  父亲工作很认真。在我很小的的时候,不论春夏秋冬,只要单位来人通知出车(那时没有电话),父亲就会放下刚刚端起的饭碗,立即出车。两个妹妹出生的时候,父亲都不在母亲身边。为此,母亲也总是埋怨父亲。
  父亲喜欢打猎。那些年父亲的车靠背后面总是放着一杆步枪。出车几天后返程归来,父亲就会带回很多很多的野味。父亲尤其爱钓鱼。他不喜欢吃鱼,但他在钓鱼中却有着不尽的快乐。每次钓鱼回来,父亲疲惫地躺在床上却很兴奋地给我们讲钓鱼中的险情或钓到鱼时的喜悦。看着我们洗鱼、母亲做鱼,我们吃鱼,他都很开心。
  父亲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开了一天车的父亲不顾疲劳,常常在夜晚给我们讲故事,讲《三国》、讲《水浒》。有时我们会在父亲的故事里甜甜睡去;有时正听得入神,关键时候父亲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打发我们乖乖地睡觉了。
  父亲很疼爱我们。每次出车回家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节日。包里永远有带回的好吃的点心、水果和漂亮的花布。那时我们这里很贫穷,买糖都要限量,每人只买五毛钱的黑色的那种水果糖。别说吃水果、蔬菜了。尽管这样,我家的箱子里总是有香甜的水果糖的味道飘出来。我的鼻子很灵,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从箱子缝隙里闻出糖果的味道来,这时母亲也就会奖励我两块水果糖。到了夏天,院子里的煤房里堆放着许多西瓜,记得我家邻居的孩子,跟我是同学,她经常骗我抱个西瓜到野外去吃。每每回来父亲总是笑呵呵地摸着我的头说,傻丫头。我常常会被父亲半夜带回的一筐筐西红柿、黄瓜、苹果、梨的味道“香”醒来,爸妈知道我鼻子灵,总是把这些东西放在我头顶的炕头,每当这时,我会闭着眼睛吃完一个西红柿,或苹果,或黄瓜,然后美美睡去。
  父亲更加疼爱我。每次父亲出车回来,我们姐弟四个就会争先恐后地迎向父亲(父亲经常不在家),父亲总是先将我抱起,因此弟弟妹妹们都说父亲偏我。我当时也没感觉到,只是觉得很幸福。后来渐渐长大了,才慢慢明白了些其中的原因,我有一对双胞胎弟弟妹妹,在他们一岁零八个月的时候因病医治无效相继死去,当时母亲父亲许是把对他们的爱加倍在我身上;其二,是我自小体弱多病,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直到上学都不能跟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母亲常常摸着我的胳膊含着眼泪自言自语:“这孩子活不长”。我工作了,仍让父亲操心。工作单位离家远,他经常从兰州买回新鲜蔬菜自己舍不得吃送到我单位来。我爱吃鱼,父亲就白天出车晚上去钓鱼,清早回来让母亲做好给我送来。
  我们长大了,成家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可是,老父亲一生劳作,落下一身的毛病,他的生活条件刚刚有所改善,该是享清福的时候,却躺倒在床上,肺心病让他老人家痛苦不堪,一天到晚离不开氧气,慢性心衰使他全身浮肿,吃不下饭,每天靠排尿、补钾减轻浮肿。看着病床上老父亲困难地呼吸,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痛。却又无能为力,替代不了。
  两个月前,父亲病情加重,在最后的四十多个日日夜夜,如同油煎火烤,双脚溃烂化脓,口腔溃疡,咽喉肿疼咽不下饭,看着最爱的人生命渐渐衰败,心被扯得生痛。最终,也没能留住父亲。一道铁栅栏,隔开生与死,从此,世上再没有了那个叫我“梅呀”的人了……今年4月12日,父亲永远地走了……
  四月十二日,父亲的悄然离开,让他的女儿感觉到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爸爸呀!我亲爱的爸爸!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微笑,再也听不到您关爱的“唠叨”。爸爸呀,您感觉到了吗,我想您啊! 如今空空的屋子里没有了您的影子,没有了您的声音。我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的心也被掏空了。
  愿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息!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