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5月30日 >>01版:一版


卡老:旦岗村致富的“领头羊”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5月3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毛辉成

  坐落在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的旦岗村,因为修建临合高速公路,开始搬迁改造。老山村即将变成沿河新村,而带领村民们致富近六年的卡老的手工作坊也将拥有新的大厂房。
  卡老,58岁,是王格尔塘镇旦岗村的村长。五年前,卡老与弟弟道乃共同出资建立博丹卡垫手工作坊,组织村民致富。2012年8月,投入10万元注册资金,在夏河县工商局成功注册“夏河县博丹民族用品制作有限公司”。新的厂房正在沿河新村建设工程中同时进行。
  旦岗村共有19户人家,青壮年一般外出打工。在卡老的博丹卡垫手工作坊里工作的多为妇女。农闲时,她们就到作坊里制作卡垫。每制作一个卡垫提成20元。平均下来,一位妇女一年可以制作400个卡垫,赚8000元。
  由于生活习惯,来购买卡垫的多为寺庙僧人和牧区群众。先是提前电话定制卡垫,作坊制作完后再通知顾客来取。
  卡垫的布料使用氆氇镶边,填充物是牦牛牛绒。制作出来的卡垫防潮防寒,既可以用作床垫,也可以铺在地上。藏族人的家里,一般是箱式的沙发座椅,所以卡垫就成了沙发垫。藏传佛教寺庙里,僧人们在经堂里学经、诵经时坐的卡垫,就是这种用牦牛牛绒填充、氆氇镶边、防潮防寒的卡垫。有关节炎或者风湿的人用起来非常好。
  一个卡垫售价110元,两个卡垫展开就能当床垫使用,所以人们一般会至少买上两个。尤其对于来自牧区的藏族群众,夏秋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晚搭起帐篷在草原上休息。卡垫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如今,因为修建临合高速公路,村子面临搬迁。新村选址临河临路,建成后可发展藏家乐等村民致富项目。卡老的手工作坊也将成为藏家乐的一部分,并将扩大生产规模。新村与新厂房预计在2014年建成。卡老非常看好将来的发展。
  截至目前,王格尔塘镇政府已经争取到58000元的住房补贴给每一家住户。此外,通过双联行动,镇政府担保,每家每户可以向农行贷款3—5万元,所有利息由政府承担。在此基础上,妇女可以通过“妇女小额贷款”拿到5万元。这样,卡老的手工作坊就可以集资30—40万元。
  “他们的贷款直接用于建设新厂房,这些钱就是他们入股的资金。以后我们还要扩大规模,争取发展20个左右的村民,加大生产力度,带动全村的人共同致富,这就是我的梦想。”卡老拍拍胸口笑呵呵地说。
  一间库房,两台缝纫机,看似不起眼的手工作坊,却可以在农闲时将旦岗村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致富,既补贴了不少家用,又传承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卡老不仅是旦岗村的村长,更不愧是村民致富的“领头羊”。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