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历史悠久,古有“东通三陇,南接四川,西连康藏,北近青蒙”之称,历史上曾是甘青川三省安多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心,因其境内有著名的拉卜楞寺而声名远扬,素有“东方梵蒂冈”的美称。在夏河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座寺院就是一座艺术和文化的博物馆,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夏河也因此成为我省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夏河县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把夏河建成甘青川毗邻地区建材工业基地、高原绿色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全力推进夏河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经济总量持续提高 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夏河县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核心,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8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元。全县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增收措施扎实推进。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畜牧业稳步发展,2012年出栏各类牲畜42.67万头只,高原畜牧业已经成为夏河县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如今,该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夏河县已完成新改建农牧村通达公路65条276.7公里,铺筑通畅公路18条164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先后对县城及部分乡镇118幢5.4万平方米建筑物进行了风貌改造;实施25处安居工程,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14.8平方米。新农村建设、供热工程及城区道路与排水、污水处理、天然气等项目全面完成。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禁牧休牧、“三化”草场治理、荒山造林、“天保”工程等建设项目,综合治理退化草场331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8%。全面实施了以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主的游牧民定居、易地搬迁项目,累计有2323户13138名农牧民群众实现了集中定居。 项目建设推动全局 循环经济异军突起 该县紧紧围绕“项目栽桩、资金整合、培养典型、推动全局”的发展思路,坚持发展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过去10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70亿元,成为夏河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临合高速、夏河机场等项目进展顺利,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安多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雪顿牦牛奶生产线项目全面开工,草畜产品产业化链条不断完善;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拉卜楞文化产业园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 60年,大夏河奔流不息,全县各族儿女同心同德,正以坚韧的步伐昂首阔步向“小康夏河、魅力夏河、和谐夏河”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