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丹尼斯 自2003年丈夫丹尼斯去世后,撒切尔夫人的精神便垮了,只剩下一个对丈夫无比思恋的老妪。即便患有老年痴呆症,她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仍是:我的丹尼斯呢? 26岁时,撒切尔嫁给了年长她十岁的丹尼斯,并认为这是她一生中做出的最好的决定。那时,她还只是英国保守党的议员,收入非常微薄,而从政需要大量的金钱做支持。无论是从社会地位上还是从经济上,丹尼斯都为她的从政提供了后盾——他经营着一家油漆化学公司,头脑精明,收入可观,并愿意全力支持妻子的政治追求。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丹尼斯也陪同撒切尔参加每个阶段的竞选。但丹尼斯又远离权力争端,从不参与幕后干政的把戏。即使对撒切尔充满敌意的媒体也承认,无法从撒切尔的丈夫那里得到任何口实和把柄,撒切尔的“后院”始终是清净祥和的。 而当撒切尔遭遇危险时,丹尼斯会挡在妻子的前面。撒切尔在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时,曾因财政危机做出停止向儿童供应免费牛奶的决定,在大街上遭遇民众投掷鸡蛋和西红柿,丹尼斯便双手护着妻子,默默承受着与他毫不关联的政治责难。 1975年,在撒切尔成为英国保守党的领袖时,丹尼斯便彻底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生意,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新职业:政治领袖的配偶,回家做起“家庭主夫”。而4年后,当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时,丹尼斯更常以“第一先生”的身份配合妻子出席各种场合。 “如果没有丹尼斯,我做不了11年首相。”撒切尔曾在自传中写道。在任期间,撒切尔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夫妻二人最温情的一幕,是丹尼斯叫撒切尔下班。撒切尔是个工作狂,入住首相府后,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首相不下班,手下谁也不敢走。而这时,关心妻子的丹尼斯总会踱到他们的办公室门口,一声“老婆,上床睡觉”成为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最温馨的下班铃声。 若时光倒流将不再从政 无论是“铁娘子”、英国第一女首相,亦或者一个看上去幸福的妻子,在所有美好和荣耀的罅隙中,儿子却是撒切尔作为女人一道不堪回首的伤疤。在初离开唐宁街10号的半年中,尽管她曾大方回应:“家,是个你没什么更好事情做的时候去的地方。”但直到晚年的回忆录里,这位一生以坚毅著称的女人才首次向媒体披露自己的心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慈母多败儿”或许是媒体对于这位母亲在教育方面最中肯的评价。在丈夫丹尼斯去世后,撒切尔夫人独自一人住在一栋4层小楼,由两名护士照顾生活起居。她的女儿卡萝尔作为一名记者总是东奔西跑又与男友常居瑞士,而儿子马克几乎好几个月才会回来看她一次,更重要的是,等到他下一次回来的时候,她完全无法预料这个儿子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麻烦。 同所有惹是生非的高干子弟一般,自幼就读于贵族学校成绩奇差的马克,因为拥有这样一位知名的母亲,而得以嚣张跋扈,无人敢惹。几乎每隔几天,在外忙完国事的撒切尔夫人就要回家替儿子收拾烂摊子。 1982年,29岁的马克参加汽车拉力赛时迷路了4天。当时撒切尔夫人正忙着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得知此事后,她在长达11年的执政生涯里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落泪。好在救援人员日夜搜索,终于发现了马克的下落,撒切尔夫人百忙中去机场迎接儿子,且放下架子,恳请所有新闻媒体不要过多地询问自己的儿子。 后来,马克和美国富家女戴安娜结为夫妇。借助母亲的地位和妻子的财富,马克在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参加一系列冒险活动挣钱。2004年,因资助赤道几内亚政变,马克在南非坎普镇家中被捕,最终以“5年徒刑缓期执行”和27.5万英镑罚金结束。得知消息的撒切尔夫人立马拖着病体奔赴南非,并自掏腰包为儿子缴纳了罚金。 第二年,戴安娜便与马克离了婚。她对马克的评价是:“离开母亲便一无是处。”这对撒切尔夫人的荣耀人生无疑是巨大的讽刺,但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离婚不到两个月,马克就宣布要娶一位有夫之妇,并于2008年在直布罗陀秘密再婚。 关于马克秘密再婚的消息,他的家人们最后竟是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的。或许这也是撒切尔夫人一生唯一的“失策”。 当历史已经不再 从当初那个杂货铺里卖白糖的小姑娘到后来凭借铁腕及至权力中枢的第一位英国女首相,往昔的历史任如何风光终抵不过现实岁月的无情消磨。 77岁生日时,名盛一时的撒切尔夫人仅收到4张生日卡片,4张可怜的贺卡被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年复一年的生日,她望着它们愣愣发呆。直到2005年80大寿时,为了力挽颓势,撒切尔夫人决定大摆寿宴。 她把寿宴地点选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一家豪华酒店。而那天的寿宴也并未让她失望:当时包括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内的650多人前来捧场,英国女王、王子,时任首相布莱尔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当然,最让她高兴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到来,要知道,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后只参加过一位首相的生日宴会,那就是1996年前首相爱德华·希思举行的80岁寿宴。 这样刻意制造出来的“辉煌”,毕竟是昙花一现。尽管撒切尔夫人不愿服老,但更多却是力不从心的时候。据卡萝尔介绍,母亲经常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将她赶下台的人。在她的衣橱里总是有一大堆落上灰尘、没有熨烫的正式套装。“妈妈,您平常穿的衣服呢?”卡萝尔问。“就是这些,我可永远不会买一件休闲款式的衣服!”她苍老、消瘦,却回答得斩钉截铁。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铜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摆放在大堂的首相铜像还包括丘吉尔及艾德礼。撒切尔夫人应邀在仪式中做了简短的发言:“原希望雕像以铁制成……但铜也一样好……不会生锈。还有,我希望今次它的头会被保留(意指在2002年时,另一座以白云石制成的撒切尔夫人石像在移送到下议院前,被示威者砍去头部一事)。”这是撒切尔夫人去世前,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发言。相比那位难以妥协、言辞犀利的领袖,这位中风后记忆力大减的老人露出了难得的慈祥和幽默。 (摘自《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