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看水,扎尕那看山”——这是旅行家们跋涉西部的千山万水之后达成的共识。当九寨沟誉满天下的时候,被神用手指点开的石匣子扎尕那,却安静地藏在世界一隅,自享难得的静谧与安宁。 初到甘南迭部旅游的人,会震惊于这片独特山水所带来的奇幻:伟岸的虎头山、古朴的洋布村、险峻的腊子口、神秘的达拉梁……没有喧嚣和噪杂,沉醉其中的只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古朴的人文积淀。距离县城28公里处的扎尕那,更是以其鬼斧神工的绮丽和神秘引人向往。 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十大“非著名山峰”,扎尕那名列榜单第四位。而早在1924年,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就发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个世纪,为大英博物馆寻找植物种子和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做调研的洛克从云南、青海、四川等地辗转而来,在迭部一经落脚便安心住下,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考察之后,洛克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近百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比对洛克当年拍下的照片时人们发现,这里的景与物和当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完全是一片没有被破坏和改造的自然生态园。 从县城往西北方向出发,通往扎尕那的路途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原始森林,偶尔出现的藏族村寨多以木板建成,在五色经幡的装点之下坐落在潺潺流水间。一路上,车窗外幻化的风景安静又跳跃,穿过一道峡谷和两座石门之后,云雾缭绕的山峰从天而降般突然出现——巨大雄威的灰白色山体被绿色植被衬托,仰视之间高耸入云,连接人间和仙境,座座笋状山峰直冲云霄,遗世独立。扎尕那的4村1寺鳞次栉比,被这些山峰环抱其中,形成一种奇妙的呵护和守卫姿态。石镜山是凌厉的灰白,把太阳光反射之后打在树影和草尖上,熠熠生辉,就像处理过的油画;东边的峭壁岩崖凌空入云,装点它的是大片的云朵和升空的飞鹰;南边拔地而起的两座石峰相持而立,形成天然大门;东哇、纳加一代的石壁之下则曲水流觞,水磨飞轮常转不息…… 在扎尕那,时间不再急速流转,所有节奏都是慢下来的。背着重物的藏族妇女从田间劳作归来,三四岁的小孩子在溪水边堆土捏小人,转着经筒的老人面目安详表情沉静——大自然已经足够流光溢彩了,所以,这里的人反而没有那么多斑斓和浮躁,他们有的只是淡淡的话语,淡淡的表情,仿佛俗世的悲喜欲望,都被轻轻过滤在远山之外的别处了。山弯上有当地村民闲暇时经营的小旅馆,也是安安静静平平常常,来去都像在亲戚家走一走。山奇伟,水柔情,树与草,有自己的清和秀,互不模仿又互相关照。而人和人之间,也是浑然天成的信赖和慈悲,这样相得益彰的契合,不是神的安排又是什么?置身其中,俗世的噪杂和喧嚣早被忘记,《桃花源记》里展示的精神内涵自然显现,在移步换景的贪婪中,平静下来的一颗心已经沉醉不知归路。 任何一个时段的扎尕那都是美的所在:雾气氤氲的清晨,日光明朗的正午,暮色静谧的黄昏——如果记忆可以叠加,每一次的相逢,都是和恢弘自然之间安静而微妙的交谈,没有语言,没有约定,但是慢慢地互相贴合、慢慢地心意相通,是两下相忘却丝丝相连的自然而然。充满魔幻色彩和独特人文的这方山水,是这个喧嚣世界里最后的净土,是深藏在云端之上的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