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曲,藏语为“黄河”之意,玛曲县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流经青海进入玛曲又折回青海,在玛曲县境内蜿蜒433公里,形成了“黄河自东向西倒流”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 玛曲,也被称为“孔雀河”,地处甘南州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0109平方公里,总人口5.57万人,是甘肃唯一的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境内畜牧、矿产、水电、旅游、中藏药材、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是“高原之舟”阿万仓牦牛、“东方神骑”河曲马、“藏羊之王”欧拉羊和四大名犬之一的“河曲藏獒”的主产地。“天下黄河第一弯”、“世界最美湿地草原”、“格萨尔发祥地”、“藏民歌弹唱故里”、“中国赛马之乡”五大文化旅游品牌享誉海内外。 走进玛曲县城,一座座充满民族风情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美丽的格萨尔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的街道、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这一切无不展现着玛曲生机勃发的靓丽风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双联贴息贷款等惠民政策不断促进增产增收,牧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近年来,玛曲县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全县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32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19亿元,财政支出实现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7亿元,牧民人均收入4854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5841元。 玛曲以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种公牦牛基地、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基地为依托,成功研制了藏系绵羊引种改良、牛羊肺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防治、优良牧草引种栽培、太阳能暖棚建设等科技兴牧技术13项。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由1958年建县初期的1所帐篷小学、3名师生,发展壮大到14所学校、6352名学生和661名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98.23%,高中升学率75.05%。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2个,床位218张,卫生技术人员278人。社会保障水平普遍提高,4855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33人参加失业保险,3680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831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112名群众享受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全县共建成牧民定居房3802套,其中城区建成3个牧民定居点,共有房屋1735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85平方米。 玛曲县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