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阔登
近年来,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升。以生态促发展,是甘南在“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应有之义。下面是笔者对甘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点浅见。 全民助力绿化工作,做足“绿”文章。近年来,甘南的“绿”色考卷已取得不俗成绩。众所周知,目前,生态绿化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但是,如何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群众三者的积极性,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仍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从甘南的实际出发,要做足“绿”文章,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市场运作为主体、全民参与为主力”的发展建设模式。要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绿化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大事,需要党委、政府领导层自始至终高度重视。笔者建议成立“绿色甘南“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森林绿地工程、城市环境整治工程、文化建绿工程、公共绿地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社区绿化工程和立体绿化工程及园林绿化工程等的组织、计划、协调、督查工作,这样才能做到建设目标清晰有序,工作统筹兼顾,相关部门责任明确,从而进一步营造甘南良好的人居环境;绿化工作要突破传统运作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既加快开发、增加绿地,又使政府有收益、企业得实惠的新路子。建议在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造林的基础上,大胆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转让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多种形式,将绿化建设全面纳入市场化运作,发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明确绿化投资主体,实行分类建设。比如,公共绿地和生态林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经济林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景观林要结合商业开发,鼓励企业投资,政府予以适当支持。坚持全民参与为主力。绿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每个公民也有义务。广大群众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和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维护者。要在全州上下形成“甘南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个个关心绿化、人人投身绿化、家家动手绿化的浓厚氛围。可以组织开展“希望林”、“共青林”、“红领巾林”、“婚庆林”、“家庭林”、“同心林”、“军民共建林”等绿化建设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绿色甘南建设中,形成绿化建设大合唱。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水”文章。甘南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得天独厚,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四条河流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甘南水利有优势,也有忧患,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合理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利用。盲目投资建设既违反生存规则,又不能获取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规划者与建设者做到把握好河流资源开发建设的定位。有关河流资源开发的项目,要在多方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谨慎实施,决不能光算经济账,做“拍脑门”工程,劳民伤财不说,还会给自然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真正做到惜河爱水,搞好河流生态环境调查、分析、预测,制定出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域内自然环境长期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准确数据,在开发中加以保护,合理支配和开发资源。注意河流原生态的保护,采用低冲击式的开发模式。有关部门、企业和私人都有责任保护好天然资源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新建项目要尽量少挖填土方,不改变水域地形地貌,留出更多空间,呈现河流自然状态,彰显甘南自然特色风光,推动地区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以生态文明创建为载体,促进甘南生态文化新提高。生态文化是生态建设的软件,是建设生态工程的精神动力、伦理力量和文化力量,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必须注重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甘南应切实做好几项工作:加强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全民生态环境教育,普遍提升全民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生态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培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进行迅速、准确报道,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开展生态建设的自觉性。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目标具体化、载体化。可以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集生态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通过实实在在的载体,让民众亲身体会生态文化的无限价值和魅力,从而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这些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号召全民坚持以“健康低碳行动”促进甘南生态城市建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方位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甘南人民需要迈开更大的步子。通过全州干部群众上下齐努力,我相信,未来的甘南将是一个生态更加和谐、人皆称道的幸福美丽之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