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7月03日 >>02版:二版


大山深处领头雁
——记舟曲县曲告纳乡天干村致富带头人赵玉仙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7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周政办

  “在我们这里只有搞中药材和苗木种植,才是长远的致富路,才能摆脱贫困!”赵玉仙指着眼前葱绿的云杉苗木和子实饱满的中药材猪苓,掐指比对着种庄稼和种经济作物的不同效益。年轻憨厚的赵玉仙是舟曲县曲告纳乡天干村村民,他带领乡亲们搞特色种植,培育苗木,创业致富奔小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猪苓头”。
走出大山 寻求致富路
  天干村距舟曲县城100多公里,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7岁那年,赵玉仙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打工的年轻人。他来到陌生的玛曲县,因为没有什么劳务技能,就在一家工地干起了小工。年龄小,活重,他可没少吃苦头。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使他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为他后来的创业致富开阔了视野。
  打工回家的赵玉仙给村里的同伴们讲了许多山外的新鲜事儿。看着打工能给家里增收不少,同伴们心动不已。然而,赵玉仙并不满足于赴外打小工的那点收入,第二年,他用两年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客货两用车,跟随陇南武都区的老板们,做起了收购药材的生意。一年下来,赵玉仙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挖到了7万元的第一桶金。他的信心更足了,致富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靠山吃山 发展特色种植业
  有了本钱,胆子也大了起来,赵玉仙发现种植猪苓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他思忖,家乡就有野生猪苓,说明气候条件还是适宜猪苓生长的,何不在自家院落试种一些?带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当即以每斤27元的市场价购买了200斤猪苓种子进行试种。经过五年发展,现如今,赵玉仙的猪苓已经收获了1500斤。“本钱已经回来了,地里的全是利润,按照今年的价格,明后年我最少可以收入三四十万!”赵玉仙激动地介绍:“比起武都老板种植猪苓的面积,我这儿只是寸地尺天,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试种猪苓,早日过上好日子。”赵玉仙满怀信心。当初试种猪苓时,爷爷很不理解:“傻小子,猪苓只能去山上挖,哪能在家种,别做这个梦了。”然而,三年过后,在开挖那天,看着一背篼一背篼的猪苓,爷爷和村民们都瞪大了眼睛。
  赵玉仙时常自驾外出,考察发展好项目,了解经济作物市场行情。他几乎走遍了周边各县,甚至到陕西、宁夏、山西等地取经。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学习当地群众致富创业的好路子、好经验,拓展视野,一边学习一边谋划着自己家乡发展哪些产业好。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现在,赵玉仙又种植起了云杉苗木,开办了土鸡养殖场。
以身作则 带领乡亲奔小康
  赵玉仙在打拼自己事业的同时,始终不忘村里还有很多乡亲处于贫困状态。几万元的投资,对于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村民来说还是不小的负担,很多人没有种植技术,担心投资风险太大收不回成本。为了让大家消除顾虑,赵玉仙把自己的猪苓种子按每家30斤免费分发给三户亲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植,让他们带头进行试种。试种的猪苓全获丰收,每户收入近两万元。看到这一切,村民们放心了,纷纷登门去找赵玉仙代购种子,学习种植技术。
  村里群众经济困难,而猪苓、苗木种子的价格又贵,购买种子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让村民都能买到种子,赵玉仙想办法托熟人,给有意脱贫致富的村民作担保,解决种子购买资金。目前,天干村已有80%以上猪苓种植户,苗木培育覆盖率达30%以上。
  如今的天干村,在双联帮扶单位州政府办公室的扶持下,赵玉仙带领乡亲们先后成立了中药材、苗木种植互助社和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猪苓、柴胡、党参等中药材700余亩,云杉苗木50余亩,养殖良种牛200余头,绿色散养土鸡700余只。在铁坝河畔,大山深处,处处都能看到新绿的药材、云杉幼苗和人们忙碌的身影。赵玉仙常常给村民们说,这一切好光景,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是扶贫开发带来的,是双联单位带来的。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