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冬梅
近年来,伴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城市理念的兴起,农村一批批大树古树被连根挖起贩运到城里,有的成了城市一景,有的则成了枯枝烂叶。把大树搬进城市,塑造“一夜森林”,似乎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但“大树进城”弊端却早在多年的城市形象建设中暴露无遗。早在2002年国家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城市规划联合检查组调查就显示,西南某市大树移植成活率极低,死亡率超过70%。 众所周知,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因为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新兴城市发展理念逐渐兴起,相关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大投资是必然。在全国不少城市,绿化工程、广场工程、通道工程等几乎遍地开花。 “大树进城、景观速成”,当下越演越烈的都市绿化“大跃进”在无意间竟催生了一门新产业———大树经济,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靠树致富的千万富翁,他们出没山间乡野,四处收集大树、古木,连哄带骗甚至盗取,得手之后转手买给苗圃,获取暴利。大树进城,是一项至今仍受到争议的“速成”绿化策略,但对于苗木老板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天赐的绝好赚钱机遇。在乡村买树,那价格就更没有谱,有些偏僻山区,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一棵名贵大树。只是运输很麻烦,有时要修好几千米的便道,吊车和货车才能进去。 2009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明确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对古树名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树木、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树木、天然林木、防护林、风景林、母树林以及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树木等,禁止移植。不过这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如今打开网页,“大树进城”报道仍然比比皆是。 肥皂泡美丽夺目,但向着阳光飞舞的一刹那便会破裂消亡。大树经济也正如这一粒飞舞的肥皂泡,在越来越公开、透明的市场空间下并非没有破裂的危险。 大树经济依赖的基石,在大树供给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很多野生大树得以进入待价而沽的苗圃,然后进城。在大树需求方面:一是“大树进城”风潮下的城市公用绿化,另一是房地产景观绿化中的大树需求。 可以预见,大树挖掘的法律风险和法律成本将增加。目前,大树经济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繁荣”的景象,在于大树移植过程中法律缺失和监管不严。但可以预见的是,国家终会有相关法律来严格监管大树移植,野生大树进入“城市公用绿化”或房地产楼盘将会有章可循。 需求方面,城市公用绿化中的“大树进城”,还有明显的“软肋”:其一,由于该工程在全国生态绿化视野中属于“拆东墙补西墙”,这无疑是短线操作行为;其二,由于会破坏原生态,而且移植死亡率奇高,这无疑是在实际上耗损了社会生态绿色资源。 另外,房地产景观绿化中的大树需求,这是一个变量极大的市场空间。但这笔昂贵的“人造生态”费,究竟有多少消费者有能力来埋单,还需拭目以待。 让大树快乐地生长在它原来的地方,才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也许,我们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