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7月05日 >>02版:二版


编织百姓“健康网”
——合作市卫生工作发展掠影记者 徐英梅 李建舟 通讯员 敏建军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就医难”到“医疗有保障”、从“病有所医”到“医有所保”,如今已成为合作市健康万家乐的真实写照。合作市医疗卫生系统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事业财政资金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城乡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得到初步缓解,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增量提速医疗资源建设,缓解看病难
  一床难求、走廊满是加床,是留给政府的一道“民生考题”。去年以来,合作市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增量提速,实施佐盖多玛乡卫生院、市妇幼保健站住院部大楼业务用房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等建设项目。当周、通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300万元,市妇幼保健站住院部大楼建设项目投入650万元,佐盖多玛乡、卡加曼乡卫生院业务用房投入500万元;远程会诊系统投入35万元,完成基层医疗单位全覆盖;市政府解决配套资金争取并落实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资金260万元;争取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业务楼等建设项目。
  注重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用人机制,培训医务人员90余人,依托“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传、帮、带,强化学习培训,优化岗位设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举行“5·12”国际护士节护理知识、技能比赛和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维稳医疗救治等应急演练,通过强化学习和实践锻炼,逐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落实惠民便民政策,扩大新农合覆盖面
  落实各项惠民、利民、便民政策,重点解决群众最期盼、基层最需要问题,使百姓病有所医,加固民生建设基础。
  完成新农合参保人数32008人,参合率98.94%。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8倍以上,年累积封顶报销金额8万元;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7.9%以上,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2.5%以上。新农合参保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贫困户、僧侣、特困户、二女户、七十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参合人群。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对重特大疾病新农合定额补偿提高到住院总费用的70%,将肺癌、胃癌、Ⅰ型糖尿病、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范围。不断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513种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将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实行全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全面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
提高服务质量,群众“少得病"
  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镇居民、农牧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分别达到80.1%和80.07%。在“3·24”结核病宣传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12·1”艾滋病宣传日共接待健康咨询群众1万余名,发放宣传资料12种2万余份,制作大型展板50块,涂写墙体标语30处。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06次;对确诊的894名高血压和21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进行体检、用药、饮食等健康指导;为4120名农牧村65岁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全市儿童建卡率达100%,五苗覆盖率达99.45%,接诊肺结核病人216人次,胸透216人次,痰检214人次,查痰率99%;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人群患病调查共查4000人,人群患病率0.1%,麻风病防治临床检查率94.44%。
  强化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在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室,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针对外来人员,及时制定并上报《合作市卫生局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预案》,实时追踪测量体温、登记造册,防治工作平稳。
提升队伍形象,强化作风监管
  实行医德考评制度,开展“创建无红包、无回扣医院”活动。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行业管理,重点强化服务行为监管。制定《合作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合作市腐败风险预警实施方案》等,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结合效能风暴活动、双联行动、“三项教育月”、“卫生下乡”等活动,狠抓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行业作风有奖举报制度,分级监管,严肃处置商业贿赂,积极推进市属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水平。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