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7月10日 >>01版:一版


合作市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7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报合作讯 近年来,合作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力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扎实推进“生态甘南”建设,有力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促进了农牧村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
  充分发挥草原奖补政策效应,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市255.94万亩草原纳入草原补奖范围,五年累计落实草原补奖资金15355万元,涉及41个村委会、5684户、33890人。每年户均增收5306元,人均政策性收入906元;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2元,同比增长16%。
  紧紧围绕州委确定的实施“生态立州”,建设“生态甘南”这一战略目标,2012年,在20多个“一特四化”试点村联户牧场实施了牛羊育肥小区、农牧户养殖设施、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修建养畜暖棚373座35680平方米,总资1251.92万元。购进良种基础母畜1075头、良种奶牛860头,引进良种黄种公牛200头,发展舍饲圈养转移育肥出栏4.88万个羊单位,使草场减轻了载畜压力,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2012年,在7个“一特四化”试点村培育建设联户牧场20个,专业养殖户544户,购进基础母畜900头、奶牛517头、良种黄种公牛150头、优质牦牛杂交生产犏雌牛0.52万头,建成了一批看得见、有实质进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作用。目前,全市各类牲畜存栏29万头只。通过鼓励引导和业务指导,申报州级示范社8家。全市依法注册登记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带动牧户2434户15736人,占农牧民人口的45%,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显著增强。
  积极推广农牧民实用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覆膜、覆土、穴播、施肥、种植以及机械调试进行示范讲解和示范种植。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培育种植大户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率和集约化种植模式的发展奠定基石。建立药材种植基地3个2000亩、繁育苗木基地500亩、蔬菜基地2个170.79亩、饲草料繁育基地1个1000亩、养殖小区1个20亩。据统计,每亩比流转前经济效益提高50%—70%,每亩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输转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切实增加了农牧民劳务收入。
  为着力构建全市“三农”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保险服务能力,率先完成了牦牛藏羊保险工作,承保牦牛68028头、藏羊74565只,投保青稞面积388亩,全额收缴保险费1043.38万元,并发放牦牛藏羊保险赔偿资金3000余万元,农作物洪涝灾害出险保险赔偿资金54.31万元,切实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损失,有效地调动了农牧民参保积极性。为“生态立州”、“产业富州”战略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农牧村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 (韩延明)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