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7月18日 >>03版:三版


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7月1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晓环

  陈旻是个美丽的女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健美身材,姣好的面容。然而,让她更加美丽的,却是她行走在旅途中挑战自我的豪爽气,以及充满诗意的浪漫心灵。
  这些年,陈旻驾车或徒步走过很多地方。她两次进入罗布泊;与首位登上博格达峰的中国著名登山家王铁男一同登上海拔4480米的中国一号冰川;又一年,他们徒步60公里涉险抵达著名的十大雪山之一、海拨5445米的博格达峰大本营;她4次驾车进藏;走遍新疆;她穿越青海可鲁克湖湿地;跟随探险队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她在喀那斯湖漂流,在哈尔滨滑雪,在青海境内参加自行车拉力赛……
  陈旻还是出色的摄影师,她走过的地方,都拍摄了大量图片,写下了一篇篇富于诗意的文字、动人故事。
大漠戈壁上的石油人
  陈旻出生在青海省。她的父亲1949年前服役于内蒙古骑兵师,母亲是河北农村妇女。如果说陈旻的血液里天生就有着对高山大河蓝天白云的热烈向往,那是她的父母和大西北的戈壁滩、大雪山给予她、引领她的。她在博客里写到:“青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继承了跟随父亲从河北来青海的母亲农村妇女所特有的耐苦、淳朴和些许决绝,更多地承袭了参加过辽沈和平津战役,又肃清过草原残匪的骑兵父亲的坚毅刚强、正直宽容、与人为善。这承袭而来的大气、豪爽和真诚,贯穿着我生命的全部。”
  1991年至2003年,陈旻在中石油青海油田二级单位工作。她生活和工作在高海拔、自然环境恶劣的柴达木盆地油田一线,“严格意义上讲,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工作的七年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探险的过程。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海拔3200公尺,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7%,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是2000-3000毫米,是世界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而它的年日照时数最高达3602小时,超过“日光城”拉萨和藏南的定日,居全国之首。这里,既没有花,也没有草,除了沙漠就是荒野戈壁滩,每年春秋两季那惊天动地的大风沙,使它的环境糟糕透顶。这是最难熬的日子。”
  1987年,她17岁时,就初试野外探险,穿越青海湖可鲁克湖湿地,行程38公里。1994年,她跟随探险队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2000年,她深入青海昆仑山腹地拍摄野生动物。2002年,她从青海驾车赴新疆……大西北的风沙,不能阻止她勇敢执着的脚步,荒漠的戈壁滩,为她纵横驰骋搭起舞台。在人迹罕至,飞鸟不驻的路上,她的心自由飞翔。 她写道:“也许,我根本就不喜欢波澜不惊的生活,在我的生命行程里,我希望能够为自己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野外探险记录。”
山在召唤
  博格达峰,在天山的诸多高峰之中,海拔高度排名第三,而名气却在诸峰之上,是让各国登山爱好者瞩目的技术性雪山。1980年,博格达峰列入我国10座对外开放的高峰之一,众多登山爱好者不辞辛苦不畏险途前去领略它的风采。
  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陈旻与新疆乌鲁木齐登山协会主席、著名登山家王铁男等,3天内徒步行走60公里,完成了对博格达峰的徒步攀登。
  陈旻对于博格达峰的向往,源于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有关探险内容的书籍,上面有一篇文章,说的是‘英国女探险家33岁的汉娜米肯德40天极地探险孤身闯南极’,她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孤身拖着100公斤重的雪橇,在-35°的南极冰原上艰难跋涉707英里,最终抵达南极终点。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下决心想做一次高山雪原徒步的尝试!在登山家王铁男的邀请下,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短短3天时间,60公里的徒步线路,他们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境况。攀登博格达峰遇到少有的强劲暴风雪。暴风雪的风速足以让人身子发飘。几乎一整天,海拔越来越高,他们始终在与寒冷冰晶同行。暴风雪中能见度小于50米,陈旻只能沿着王铁男开拓的道路前行,走得稍慢,前边的脚印很快会被雪覆盖。“夜晚,天气更加糟糕,风很大,帐篷如同寒风中颤抖的叶子。雪灌进了两层帐篷之间,翻滚过来的冰晶敲击在帐篷上,听起来似乎是要被冰雪掩埋的恐惧。”“在漫天飞雪中徒步,在混沌苍宇下行走,实在是一种极其震憾的人生体验。”
  在同伴的相互帮助下,陈旻艰辛并乐观地走完全程。王铁男夸赞说,“没有想到你们能把最后这20公里的路程全部走下来,你真的很棒!”在归航的飞机上,陈旻的脸黝黑发红、嘴角发炎溃烂、鼻头上火红肿、周身疲惫不堪,但是,“从本质上,深刻地体味到我的人生经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2012年10月,陈旻前往珠峰。当她站在通往珠峰的路上,只有200公里就到达珠峰大本营时,同行的伙伴因为高山病不能继续前进。陈旻决定独自前往珠峰大本营。她在博客里写道:“阿里,珠峰,念叨了好几年的无人区,究竟有些怎样的不寻常之处,它怎么就具有这样大的诱惑力呢!还有200多公里就到珠峰大本营了,我似乎已经看到了珠峰的模样,它在向我招手!我决定独自去珠峰!我遵从了内心的召唤。事实上这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凭借多年来我户外旅行及探险的经验和生存能力,没有地图,没有路书,没有带大容量水杯,背着沉重的旅行包,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和期许的旅途了……看见珠峰的那一刻,我的灵魂冲了出去,围着这旷野高山,绕着这座冷冰积雪的山峰怎么也回不来。”
二闯罗布泊
  2007年5月和2011年9月,陈旻两次进入罗布泊。
  2011年 9月21日,晴朗的清晨,陈旻与新疆野骆驼摄影探险队的朋友一行8人,分别乘坐在“沙漠王”和北京213两辆车,怀着忐忑、兴奋和向往的心情,从哈密一路向北,从北岸进入罗布泊。出行罗布泊的路程注定是艰难的。白花花的盐泽,像一个高傲冷漠的女王让人无法接近。才进入30多米,“沙漠王”就一头扎进大盐泽,开车的野骆驼摄影探险队长鲁全国快速扭动方向盘,车轮打滑,盐泥四溅。挣扎着走了近200米后终于不情愿地彻底瘫软在盐湖中,被包了“饺子”。大家急忙下车,刚接触地面就被看似坚硬的盐泽瞬间没过脚腕。脚踩在盐泽里,越陷越深再也不能动弹,盐泥塞满鞋子。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只能自救,一边用铁锹,用手挖泥。“灌满盐泥的鞋子,异常沉重。它制约着脚步的挪动。‘脱掉鞋子!赤脚上阵吧!!’我大声喊道。随即甩掉鞋子袜子卷起裤腿,毫不犹豫地踩进了冰冷的盐泥之中。我脚下一个激灵,但仍喊道‘不冷!大家照我这样做,这样更方便干活!’”几个人轮番上阵,挥汗如雨,忘我奋战。两个半小时后,回岸的道路已经挖就。许是敬畏的诚意感动上天,罗布泊之神总算高抬贵手,沙漠王终于“爬”了出去!
  当他们进入库鲁克塔格时,又遇到了爆胎的险境。库鲁克塔格山脉横贯在罗布泊地区北岸,岩土裸露的秃山群,寸草不生,怪石嶙峋的地貌,极度荒凉。曾经的孔雀河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边缘流入罗布泊,河流干涸后,河床依旧。“海已枯而石未烂”。乱石岗中有很多不规则的三角砾石,石台,石坑,它们共同封锁了整个区域。当他们进入库鲁克塔格山时立即领略到它的“野蛮”之处。汽车果然在库鲁克塔格爆胎,换了备胎后,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队长让陈旻和一位队友顺着山谷前去探路,他们走了六公里,在陈旻挥舞丝巾指引下,车子终于开出了山谷。
  在罗布泊加油站,陈旻遇到了四年前第一次进罗布泊认识的大狗“布什”;在玛瑙滩,他们的脚步惊醒了睡梦中的各色玛瑙;在大峡谷,整个世界变成了由浅灰、黑褐、赭红、米黄的色块绘成的仙境;在萨尔湖腹地,陈旻被美景所融化,把自己展展地搁置在那片宛如汝瓷开片般的土地上,闭上眼睛,静享萨尔湖的华丽苍凉,沉默丰饶……
  “7天,2100公里。将7天的行程连接起来便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每一段记忆都像被玛瑙石串起,萦绕着回首的魅力。”
年轻要去探险,年老再去旅游
  陈旻自驾车走过很多地方,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南到云南贵州,西到甘肃敦煌,她用相机拍摄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瑰丽风景;用诗意热情的文笔记下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她在博客里写道:“35岁以前,我尽自己所能去努力工作,勤勉而敬业……工作只是为我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35岁以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怀揣着伟大的梦想,执著着我自己的观点:‘年轻要去探险,年老再去旅游。’未来的3-4年,至少再去两次西藏,感受心灵的深度震撼;中老年后,去向往的南北极周边国家和城市写下游记,拍下照片,经营好自己的博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事情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激情。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时间得到更大的增值。”
  陈旻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她说,“我之所以极其喜欢走在边缘的境地,这里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充满了危险和坎坷,我看到了常人难以看到的大美之景。我遵从了内心的召唤,及时去做了想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路上,我见识并见证了一个个美好的群体或个人,是他(她)们莹润了我的生命。每一次的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