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7月19日 >>03版:三版


永远的战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7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韩彩萍


  一
  时间追溯到2012年5月份。
  张副支队长要走,是一个月前同事们私下里悄悄传开的。我们支队大部分战友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表露出了一股子难舍难分的战友情谊。尽管如此,相互之间,谁也不说什么,每天每天,都默默地、默默地干着自己应该干的活,只是偶尔能看得出个别同事稍稍有了工作懈怠的情绪。这情绪似乎就是来自于张副支队长要走这件事上,确切地说,是因由于张副支队长要走,大家有点几分的留恋,几分的惋惜,更有稍许的惶恐不安,工作情绪自然就低落了。可是,有情绪也罢,留恋也罢,那是战友们内心的事,是无法留住张副支队长的。
  5月11日早晨,支队的战友们上班,突然得知张副支队长即日就要走,据说提拔的文已经下了,是要去玛曲县就任公安局长,这既是支队的喜事,但也是大家比较失落的事,失落不仅是出自战友们对张副支队长的留恋,更是因为大家已经适应了在共同的战斗中悄然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
  已经听说这样了,而且,马上要走,连战友们一块坐坐都未来得及,很是遗憾。于是,有的战友就提议随同局里送张副支队长的车去玛曲,说是要一块跟着去送送,可另一位留家的张副支队长告诉大家,按理是应该要去送送的,但眼下这是不可以的。他说,一是他向局里请求过,局里不允许;二是队上有一摊子事要急办,而且上边厅里的领导要下来检查相关工作。于是,战友们要去送张副支队长一同去玛曲的想法也只好做罢,队友们个个都表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神情。
  中午时分,留家的张副支队长随同局里送要走的张副支队长的车一同去玛曲,队上其他战友终究没去成,只好留在家里各忙各的工作。
  下午上班时,在岗的战友们都无精打采、黏不邋遢的,以往那股子拼命干活的精神都没了,战友们相互间仍然默默地、默默地,不说什么。
  其实,张副支队长是2010年11月份调整到我们队上当带括号的一把手支队长的,此外I,随他一同调整过来的还有另一位张副支队长,是辅助他一起工作的。也就是说,一把手张副支队长和队上的全体同事一块共事才仅仅一年多,但为什么大家如此对张副支队长难舍难分,留恋不已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张副支队长他的为人品行和一整套独特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
  自张副支队长到队上后,对待战友亲如兄弟姐妹;对待老同志倍加尊敬;特别是对待能干事的战友,积极举荐助能,无论男女队友、无论年轻或是老同志,从不亏待,从不分里外和关系疏近。如此一来,队友们视他为知己,消除了相互间的生分。于是,每个队友表现出来的是,各尽其才,各尽所能。即,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任务无论何等艰险、劳累,只要落到自己的肩上,都肯卖力,张副支队长和队友们时时都在相互间的感动中共事,队上队友们相互间的那个亲切感,超乎了同事情分,简直是像一个很和谐的大家庭的感觉。
  张副支队长除了在生活上对队友古道热肠外,在工作上就更不用说了,执行局里的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又对每个队友都宽严相济;日常工作中提倡严肃活泼;工作作风上很严谨,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他要求队友们做到的,首先是他自己做到的;工作纪律上处处做到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业务上力求创新、精通、娴熟。同时,还乐于和队友们探讨问题,遇到自己疑惑的,敢于不耻下问,不摆自己的花架子;生活中,又很关心队友们,无论是谁生病,无论再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喊上队友们一块去看望、慰问。外出执行公务和办案,更是雷厉风行,日夜兼程。
  正是他这一整套的独特管理模式和全队战友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以及全队战友与他一年多的并肩作战,同甘共苦,超负荷顽强拼搏,2012年5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表彰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大会上,我们支队荣获了“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的荣誉称号,受到了表彰奖励;张副支队长个人也受到了应该受到的殊荣和表彰奖励。张副支队长作为先进集体代表,还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和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的亲切接见。那一刻,队友们都很激动,这是多么高的殊荣啊!正是印证了“群雁高飞得有领头雁”的说辞啊! 
 也正是他为人豁达的做人品质和骨子里渗透出的那么一股子具有领导才能的潜质,他被组织上得到了肯定和赏识,个人得以发展,上帝赐予了他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铺就了演绎人生精彩画面的平台;搭建了走向事业高峰的舞台——2012年5月份,他被组织上提拔,提任到玛曲县公安局任命当局长。

  人都说,现在的人都是薄情寡义,人走茶凉。但,从张副支队长和大家共事一年多的每一个细节到张副支队长调离前战友们的不舍,以及他在我们队上当带队人的日子里,让我们每一位与他共事过的人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战友情,什么叫同事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走,茶杯搁置,自然茶会凉,但战友间的友情永远不会凉。当走后的张副支队长无论何故,每每踏进他曾战斗过的地方——国保支队,我相信,战友们还会将重新冲泡的杯杯热茶重新端上茶桌。反过来说,既就是张副支队长的职务得到了提升,但我想,当我们这些曾经和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同样也会伸出一双老战友间应存留的友情的手,一定不会拒之门外,紧紧相握的!
  走的要走了,留下的还得要继续战斗,相互鼓励,自己的活自己还得要认认真真的干,只是笔者在自己的办公室默默的想:“一个好的战友、好的搭档,好的队领导多么难得啊!”
  和张副支队长在共事的日子里,我们队上的团队精神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用形象的语言来说,和张副支队长共事的日子里,队上战友之间配合默契的程度,已经到了仅仅用一个默契的眼神,大家就能心照不宣了;一个淡淡的苦涩的微笑,便可以温暖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心灵;在开会探讨问题时,偶尔相视而望时相互交换内心思想的目光。因为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集体,所以,所有队员又常常乐在其中,所有队员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能在互谅互让、互尊互爱中携手共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中读懂战友间相互的心;互帮互学、互勉互励中,能体恤战友间心中的苦。
  在张副支队长带队的日子里,根本不需要去批评任何人,每个战友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队友们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自觉。一个十余人的小集体,人说多不算多;说少,与其他科室、支队相比较,也不算少。但就这十余人能做到心往一块想,确实是不容易。然而,我们支队就做到了,十余人始终心能往一块想,劲能往一处使,就像拧成的一股绳;就像相互间有黏合剂一样,十余人紧紧地粘到了一起。当时我们队上的凝聚力,都能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了,别人想拆也拆不开。一年多的时间里,队上的整个风气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变了,战友间的感情细腻了,不管任何时候谁与谁搭档,工作上的配合,都不需要用语言去明确表达,只消相视一望便可心领神会,真正体现出了战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出了战友间同甘共苦和同生共死般的友情。
  对我而言,这段时光,这段日子,是我继《喝‘小香槟’的日子》、《刑警队的日子》、之后的又一段刻骨铭心的短暂的战斗回忆录,这段时光久久难以忘怀!时时想起,时时记忆犹新,大概、可能所有的队员们也应如此。

  新的队长要来了,我想:大概、也许新队长会逊色吧!队长不会逊色,我们的团队精神便不会逊色;团队精神不会逊色,集体的工作就不会逊色,我们的战友情感自然也不会逊色。
  天下不会有永远不散的筵席,战友常常因工作的需要会或聚或散。我在战斗过的历程上,已经珍藏了一份份厚重的战友情谊,留下了一桩桩刻骨铭心的记忆,写下了一篇篇征途回忆录。新的队长来了,也许又要翻开新的一页,又要写下新的记忆和篇章,但无论是旧队长,新队长,无论怎么写,只要在一起共事过,一起战斗过,大家就都是战友啊!老战友,新战友,都是永远的战友,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不久的将来,我又会在我征程记忆的新一页上,添上新的篇章……
  这一页页,一篇篇,会成为我人生永久的回忆!我要将把这一切美好伴有苦涩的战斗历程和经历过、感受过的征途岁月时光,在我的脑海中刻录成一张光盘,让它时时回放,让我永远惦念!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