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整夜。地震后受损严重的危房有没有发生次生灾害?雨夜里受灾群众的安危如何?塌方的道路有没有抢通?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7月2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距震中最近的卓尼县藏巴哇乡花滩村采访。 雨中,一抹明亮的橙色 上午8点,雨依旧没有停的意思。四周的山被罩在雾中,房屋和树木被罩在没完没了的细雨中。当记者行至上巴都村时,被一辆车身印有“公路养护”字样的大巴挡住了去路。向村口的人一打听,才知是甘南公路总段的职工在冒雨抢修村道。沿沟步行,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才看到身着工作服的养护人员正在挥锹劳作。石头和铁锹相撞的声音,铲车轰鸣的声音响成一片。没有雨衣,没有手套,这支刚刚从岷县重灾区抢险回来的养护队伍,这些三天三夜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的人们,刚一抵达藏巴哇乡就投入了新的战斗。 因为体力透支,总段职工宋宝平看上去很憔悴。可即使这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我们是今天早上7点多到达这里的,经过连续三个多小时的奋战,已经抢通了上巴都村通往阳坡村的道路。这两个村的群众出行已经不成问题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村民也拿着工具自觉地加入到抢修队伍当中。村民张三喜感动地说:“地震虽然把路毁了,但甘南公路总段干部职工一心为我们服务,把被毁的村道都给修通了。看到他们这一身鲜艳的红衣裳,心里感觉踏实得很……” 据统计,因地震和连续降雨,致使卓尼县23条通村公路不同程度受损,经过甘南公路总段干部职工的全力抢修,现已打通6条,为开展灾后救援奠定了基础。 蓝色的帐篷,雨中最温暖的家 80多户人家的花滩村,地震中大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成为危房。为使受灾群众及时得到妥善安置,县乡两级政府迅速行动,调拨帐篷、床板等生活急需物资,并组织党员突击队连夜帮助群众搭建帐篷。 花滩村村民张文海一家五口,自住房因地震变成危房后,吃住都在那顶蓝色的救灾帐篷里。虽然有点拥挤,但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张文海告诉记者,他家的7间房屋因墙体垮塌,已不能居住。7月24日晚,下了一晚上的雨,为防止次生灾害威胁他们的安全,乡干部连夜帮他们支起帐篷。目前,村里像他一样的受灾户或投亲靠友,或搬入帐篷,大家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橄榄绿,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一行才到花滩村村口,就看到一支橄榄绿的队伍扛着工具匆匆往外走。村干部介绍说,这是由武警甘南支队官兵组成的抢险排危队,来帮村里受灾群众排除危房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他们在地震过后不再受次生灾害的威胁。 据了解,地震加之几天来的连续强降雨,导致花滩村重度裂缝房屋达到200多间,房屋墙体倒塌300多间。地震的惊吓过后,阴雨连绵的愁绪又萦绕在人们的心里。在最需要的时候,武警甘南支队的官兵赶到了,虽然道路湿滑泥泞,但战士们依然挨户进行摸查排危,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养路工离开了,但人们记住了那些忙碌在雨中的橙色身影;部队官兵去了下一个救灾点,村民们挥动着双手,表达着他们的不舍和感恩……灾难过后的藏巴哇依然是美丽的——因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官兵们,因那些冒雨抢修村道的养护工人,更因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浓浓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