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来到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临时安置点,正赶上村民在临时搭起的“家”里吃午饭,本想问一下他的感受,没想到他放下手里的饭碗说:“你们还是去采访一下县上的牛主席吧,他从地震发生以后就没有休息过,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操劳。”记者一行赶到乡政府时,乡党委的负责人也说:“最辛苦的人是牛主席,年龄那么大了,还整天不停地在各村里奔波,真的让人很感动……" 下午四点多,终于等回了众人口中的牛主席。他叫牛汝霖,是临潭县政协主席,也是王旗乡包乡领导,乡上的干部说,地震发生当日,他就赶到了王旗乡,和县乡村三级干部一道,投入到指挥抢险救灾的队伍当中。已经58岁的牛主席看上去依然健朗,一边刮着脚上的泥巴一边跟记者打招呼,还谦虚地称他所做的都是份内的事,实在不必一提。怕采访遭到拒绝,记者只好说就是跟他随便聊聊,这才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牛汝霖向记者介绍,王旗乡共有2800户人,此次地震致使2000户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相当严重,灾情发生后,州县领导及时赶往灾区看望群众视查灾情,乡村社三级干部迅速行动,带领群众展开抢险和自救,转移和疏散受灾人群,使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目前,抢险排危工作已基本结束,马上要面临的是灾后恢复重建,让危房户和安置点的群众能在天气转冷以前搬入新居,安全过冬;为切实做好排查摸底工作,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乡上组织人员对受灾村进行逐户摸底排查,了解灾情、建档立卡,为将要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准备最翔实的依据和资料,让受灾群众住上新房子。 乡上的干部说,牛主席从地震以来已经有6天没有休息了,起鸡叫睡半夜的,一直和乡干部们一道连轴转,什么事情都要亲历亲为,跑遍了灾情较为严重的磨沟、中寨、马旗沟等6个村子,看望和慰问受灾群众,掌握民情了解灾情,帮助乡上摸排调查、建档建卡。 “牛主席年龄那么大了,还事事都要跑在最前面,顾不上回家顾不上休息,心里只装着受灾群众,让我们这些村干部又愧疚又感动。”村委会的老书记插话道。 “牛主席包乡时间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为人严厉而又有亲和力,在群众和干部当中有很高的威望。只要他一出面,再难办的事也会迎刃而解,因为大家都爱听他的……”乡党委的负责人说。 采访过程中,牛汝霖谈得最多的一直是乡上的干部和村里的群众,他的事迹都是村民和乡上的干部们告诉记者的。当记者要求牛汝霖说说自己时,他竟一时沉默了,许久,他才说:“个人苦点累点没有啥,老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份内事,党和组织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这么一点付出实在不足挂齿。做为一名党员,应该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为一个临潭人,应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做为王旗的包乡领导,我更应该做好群众的事情。为群众服务,是一名党员应尽的本份。" 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情怀,没有官话套话,质朴、简单、自然、亲切。正如他的心声那样:“做人要实,务实、真实、诚实。放到斤上要干斤的活,放到两上要会干两的活,要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干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干好工作。” 看着窗外的濛濛细雨,牛汝霖的眉头锁上了一抹愁绪,他说,马上就要入秋了,安置点的群众能否在冬天到来前入住新居安全过冬,是很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灾后重建资金是否到位和持续的阴雨天气都会为下一步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他希望省、州在拨付重建资金和救灾物资时,能对王旗乡给予支持和倾斜,争取让受灾群众在入冬以前搬入新居。 采访刚一结束,牛汝霖就去安置点检查生活物资发放情况。途经忙碌的党员突击小队时,他一次又一次地叮嘱清理废墟的队员要小心,不要被砸伤。唠叨的语气就像是一个操心的“家长”。 记者相信,有这么一位操心的“家长”,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党员小分队和志愿者们,一定会帮乡亲们收割完所有的庄稼,受灾群众一定能在入冬前搬进温暖的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