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平
二零零五年国庆过后的一天,杨春景先生嘱托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作品集写几句话,我当即婉言拒绝了。因为在常人的潜意识里,大凡为人作序的人不是大家,就是名流。以我低微的身份和浅陋的见识,揽下这份文雅之事,着实让我作难。但春景先生言明,结辑这本文集一非炫耀、二非他图,只不过是多年的心血自珍而已,没有必要寻彩着色装扮一番。于是我欣然从命了。 我和春景先生相交已有二十多年。他是一个官员,同时又是一个文化行者,他在用汗水改变着家乡面貌的同时,还用诗歌吟唱着对家乡的赞歌。作为官员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执着和纯真,这份执着和纯真成就了他的人格,也使他的仕途几多曲折。作为文人他永远追求一种激情和宁静,正是这份激情和宁静,使他的生命永远散发出温柔敦厚、儒雅灵性的气息。 在这个越来越喧嚣和浮躁的年代,在越来越匆忙与世俗的今天,迫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外部世界,而缺乏对灵魂的滋养和抚慰,剩下的只是在世界上劳碌不止的躯体。能在如此纷扰的世界里保持一种从容恬淡的心态实属不易,而春景先生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学习,持之以恒的思考,坦坦荡荡的做人就愈发显得可贵了。记得1991年他从卓尼县副县长任上到州教育局履新,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单位送给他一副自己动手制作的字画,其中的对联是“诗堪人画方为好,官到能贫乃是清”。恰是他人品与文气的真实写照。 春景先生的大半生都和教育事业有着不解之缘。从当乡村教师开始,到多个领导岗位上管理教育,他都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教育工作者的敬业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如今最使他欣慰的是教过的学生大都成才,在工作中多有成绩,每逢节假日大都会去他家中小聚一番,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以期得到更多的教诲。他对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尽快培养建设人才的呼吁、思考和探索,如今正逐步地变成现实。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春景先生的诗文始终流淌着对抚育他的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热情的歌颂和走势的祝福,追寻着一种本色的人生状态。即使是岁月沧桑,人生多变,他一直在寻觅、守护、坚持着这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顽强地抵抗着孤独、麻木、灰色的情绪状态。因此,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时时充满着对生活的旷达、乐观、脱俗和充实。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干部,家乡卓尼的山水给予了他太多的灵性和纯朴,也给予他太多的责任追求。因此,无论当教师、当县长、当局长他都俯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地干事,孜孜不倦地思考。在甘南民族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上就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有了对家乡这片热土唱不完的赞歌,也就有了这本作品集。 达己达人,兼济天下是每个读书人勤奋不辍的缘由,许多人以名利作为成功的坐标,就有了连绵不断的沮丧、焦虑和无奈。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真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而这本作品集就是春景先生心路历程的朴素呈现,透过作品集可以看出他一路走过的艰辛与灿烂,这足以使他和祝福他的人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