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甘南草原,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照明难是困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难题。如今,甘南经济快速发展,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游牧民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孩子就近免费上学,群众看病可以报销,牧民定居点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了…… 甘南州建州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和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60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省上支持、地区对口支援、自我发展等措施,全州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2012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建州初期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5元增加到2012年的139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65元增加到2012年的3610元。大部分农牧民摆脱了贫困,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传统农牧业开始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畜牧业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对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形成了以畜产品加工、水电、旅游、矿产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第二产业首位产业,工业实现增加值23.54亿元。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48.95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66.5:19.7:13.8调整为2012年的23.3:25.2:51.5。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7万多游牧民实现了定居。形成了以州府合作为中心、连通周边县市、遍布城乡的公路网络。建成城乡电网改造和电力送出骨干网络,信息通讯覆盖全州。城镇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0%。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和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三化”草场和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解放前,甘南各民族深受历代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尤其是少数民族受压迫和剥削的程度更深,长期陷于财丁不旺、文化落后的境地。解放后特别是建州以来,甘南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揭开了甘南民族政治史上的新篇章。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正确处理维护国家统一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民族立法和自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得到全面落实。1989年以来,州人大颁布并修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共制定21部地方性单行条例,对一些已不适应我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单行条例和规范性文件又作了修订。各族人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权利,都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平等地参政议政。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州政府颁发了《甘南州学习使用藏语文的暂行规定》,全州各级机关的牌子、公章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重要会议、文件、布告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依法批准开放了190处藏传佛教寺院和伊斯兰教清真寺。清真食品市场逐步规范化,州政府制定出台《甘南州贯彻落实<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州、县(市)加大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规范了全州清真食品市场,保护了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 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州委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地选拔使用。目前,全州少数民族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所占的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州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56%和53%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全州干部队伍的主体和推动甘南各项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族优秀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坚持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总结推广了以贾靖平、房锋生、马永祥、王万青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为建设甘南、振兴甘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稳步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打造了《九色香巴拉——甘南的节日》、《游牧时光》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草原特色的艺术精品。编纂了《甘南大辞典》、《甘南藏族部落社会文化志》、《第四世嘉木样呼图克图传》、《第六世贡唐仓传》、《甘南文学六十年典藏》、《甘南藏传佛教寺院历史简要》等一批现代丛书。围绕重大节庆活动,打造了九色甘南香巴拉、中国·玛曲赛马会、甘肃临潭·冶力关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等一批旅游知名品牌。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建设和人口较少民族乡发展扶持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不断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甘南的知名度。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