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晓辉
从背冰上山到爱绿护绿,几代人与荒山对战,山绿了,整个兰州城更美了,无数前人怀揣的梦想今日已成现实。看到今天的变化,人们不会忘记1982年至1986年任兰州市市长的王道义同志。 王道义,1925年生,山东省蒲台(今滨县人),出身贫苦家庭,在鸡西煤矿当过矿工。1946年参加黑龙江省鸡西县军政干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黑龙江省鸡西、饶河县搞土改,历任饶河县政府秘书,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秘书长、副书记,长春第一汽车厂团委书记,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书记处书记,共青团十大筹备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任兰州市市长,1986年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离休。 1983年8月初,胡耀邦同志来兰州视察工作,提出了“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口号,省委发出“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南北两山”的号召。当时担任兰州市市长的王道义同志极为重视,亲自抓规划、抓措施、抓落实,他提出,要全面推进南北两山绿化工作,只有采取“大单位划片,长期承包,收入归已;小单位定点,植树劳动”的办法,才能调动各单位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开始,承包荒山的阻力比较大,一般都不愿意承包。王道义亲自召开承包单位负责人会议,做政治思想工作,讲绿化南北两山的意义,要求省、市党政及军领导机关首先带头承包,才逐步落实了承包荒山绿化单位。1984年春季,王道义向省、市党政军领导李子奇、陈光毅和兰州军区领导郑维山、肖华同志汇报南北两山绿化时,提出把皋兰山建成公园,修建10公里的上山公路,5公里的台阶踏步上山路。1985年“五一”节,兰山公园建成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由于兰山公园地理位置独特,吸引了包括兰州市民在内的无数省内外宾客。江泽民、李鹏、朱镕基、乔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来过兰山,对兰州的绿化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称赞道:两山绿化有气派,承包绿化荒山办法好,甘肃的省、市领导机关带了好头。 春风杨柳万千条,青山着意化为桥。书中写道:1983年5月的市人代会上,我们把两山绿化列为重要议题。解放前的兰州城北面的白塔山只有7棵树,城南的皋兰山只有1棵树。解放以来,经过1958年人们背冰上山等辛勤劳动,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1万多亩,300多万株。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了“对两山靠城面的10万亩,三年基本种上,五年初见成效,八年基本绿化”的奋斗目标。这次会上提出,将两山的10万亩荒山,划分给兰州200多个单位,实行承包制。要求通过实现“三五八”计划,将自己的承包地段变成绿化、农副产品、旅游、疗养基地。各单位承包的地段,其土地所有权归其单位所有,长期不变。这年7月6日,我们又召开了南北两山绿化现场会,带领各单位负责人参观学习了榆中县贡井林场和柠条育苗场、兰州军区怀洼山林场等单位的先进经验。 如何加速南北两山绿化的步伐?市人代会上,王道义市长代表市政府讲了四条意见:一是积三十年来的经验,要采取上水造林和抗旱造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二是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耐旱乡土树种,不宜大量从外地引进树种;三是要实行造林专业队伍和发动群众植树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包栽、包活、包管;四是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搞。兰州军区机关各级领导亲自上阵,带领指战员,大战狗洼山;兰州铁路局领导带领职工,大战三台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市上一些单位,以皋兰山为重点,带头承包荒山,经过29个包干单位的共同努力,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九级上水工程,植树100多万株,绿化面积3500多亩。还兴建了公路、游览路和亭台楼阁。全市两山的绿化,仅1983年就植树2.4万亩,到1985年两山绿化面积达到近10万亩,提前实现了“三五八”计划。 《忆走过的路》书中说,我离开兰州市到省人大工作期间,仍兼任着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的总指挥,1993年离职回京后,每次回兰都要看两山绿化。1995年我曾向指挥部同志提出了逐步实现“三个包围圈”的设想,即在已实现靠城面10万亩的基础上,不断向四周扩展,最后达到东接兴隆山,西接连城林场,南接临夏州,北接景泰,使兰州绿化与四周几个大的绿化带连成一片,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兰州周围的生态。2002年我再一次去兰州,当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的张兴照、梁祖泰、马金山同志陪我参观两山绿化时,万万没有想到,我曾经设想的“三个包围圈”已经披上了绿装。他们介绍说,仅从1999年至2002年三年的时间,兰州绿化工程就完成了33万亩,加上原来的,两山绿化面积已达47万亩。工程区的覆盖率已从1999年的21.9%,提高到74.9%,我听了非常激动和兴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书中写道:1983年3月,我带人去桃乡安宁区进行实地考察,1984年初,我提前将办桃花会的想法与时任安宁区委书记白永发同志进行了沟通,他非常赞成我的意见,并主动向区乡有关同志和桃农做思想工作,对举办桃花会达成共识,市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决定在4月25日至5月9日,在桃花盛开期举办解放以来第一次安宁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我在领导小组会上强调通过这一活动,要达到“三个激发”和“四个促进”的目的。开幕那天,有20多万人,可谓人山人海。特邀相声演员姜昆和歌唱演员蒋大为来兰演出,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由此红遍大江南北。令人欣慰的是,从此开始搁置多年的桃花会,被成功地恢复了起来。时至今日,已历经20余载,一直坚持未断。在桃花会上,我还即兴赋诗一首: 四月金城好艳阳,倾城云集奔桃乡。 万亩果园都红染,十里安宁尽飘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兰州生活、工作了11年的王老,与这片土地的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离休后王老去北京通县定居,但他仍然情牵大西北、梦萦黄土地。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不辞辛苦地策划编辑了十七集电视片《今日中国西北角》,在甘肃台和中央六台播放;他与赵邦楠、白永发等同志主编、陆续出版了《今日中国西北角》丛书1—5卷,反映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涉及到的地区60年之后的变化,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千里陇原、古城兰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今日兰州,松柏成荫,满目青翠,大河东去,塔影河声,南北两山已成为金城的绿色屏障,与城市雄伟的建筑群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敬仰眷念兰州人民的好公仆——王道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