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01版:一版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亮丽
——合作市城区河道及沿岸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霍晓慧

  近期,每逢周二、周五,合作城区各河道内、沟道边,都有一群捡拾垃圾的“特殊清洁工”。漫步于河岸边的市民都在感叹:“河道河岸整洁了,陈年垃圾不见了。”河道何以大“变脸”?这得益于城区河道及沿岸环境卫生大整治。
决策:吹响整治号角
  合作城区大小支沟河道纵横,呈叶状分布,总长约9km。多年来,沿河居民、餐饮、商铺、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到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污染了水域。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就合作市城市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决定发动州、市各单位各部门及基层群众,打一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会战”,并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王勇为组长的环境卫生督查组,对整治工作的开展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受命:扎实安排部署
  “要以这次整治为契机,集中利用这段时间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集中整治,尤其要彻底清除河道环境大‘顽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分外坚定。决定就是命令,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紧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部门协调、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水务水电局作为河道管理部门,承担了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整治的方案确定、协调处理等任务,并制定了《合作市城区河道及沿岸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道整治方案,此次河道环境卫生整治范围为格河城区段及其支流扎萨河、绍玛沟、沙子沟段河道及左右河岸8m范围,整治长度6.575km。确保至州庆前城区内河道及两岸实现水面、河坡、堤岸等部位无积存垃圾、无丛生杂草、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的“四无”要求。整治工作具体由州直43个部门(单位)按责任区域进行清理保洁,市政府委托市水务水电局按6个责任区划选派人员进行现场协调和监督。
行动:如火如荼展开
  州直各单位的重视程度是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43个州直单位(部门)近2000名干部职工接到任务后,迅速到达各自责任区域河段,看着长期失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如山,杂草丛生,气味难闻的责任区域,他们不等不靠,各部门领导带头干,干部职工抢着干。经过清理整治,河道沿岸明显整洁了,河床平整了,垃圾不见了。据初步统计,清理首日仅河道及沿岸共清理垃圾、淤泥约6000余方,基本实现了“四无”目标。
  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河道管理,巩固治理成果,市委、市政府要求4个街道办事处、水务水电、住建、城建监察等单位部门联合协作,边整治边管理,确保整治成效。
机制:多方协调联动
  要想让整治工作常态化,防止“反弹”,关键要从源头抓起。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群众齐动员,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又一场“保清洁、保畅通、保长效管理”的会战打响了。
  继续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解决“队伍”问题。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州直43个单位(部门)对河道环境实施全方位日常保洁,每周二、五开展集中清理,并保证日产日清,不留空档。
  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硬件”问题。市上紧急调运,在沿河岸口,按照人口密度增设了封闭式垃圾斗、果皮箱,并设置警示标语,引导市民垃圾自觉入桶。市环卫部门通过增加清运车次和缩短清运时间,有效遏制了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
  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意识”问题。只有让群众自觉参与河道保洁,才能真正从源头治理。合作市4个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河道保洁工作。宣传部门对整治工作和成效及时报道,对乱倒垃圾的人和事,以及整治活动中不作为、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随着宣传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升。
  加大执法力度,解决“难管”问题。为依法制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抽调国土监察和水政监察人员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片包干,开展昼夜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水务水电局、市住建局联合印发并张贴《关于依法处罚河道管理范围堆放或倾倒垃圾、渣土行为的通告》,明确了奖惩措施,并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解决“落实”问题。为保证工作有效落实,州、市分别成立了督查工作组,认真督促检查,保证了整治活动的有效推进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力争实现“水清、岸绿”的终极目标,营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