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02版:二版


一位老党员的情怀
——记临潭县三岔乡老党员孙文彬记者 苗娟娟 徐晓倩 张继元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孙文彬是临潭县三岔乡斜沟村的一名普通老党员,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地震,正在自家吃饭的他从电视上得知消息后,心想“岷县邻近三岔乡,我也应该出点力,给灾难中的乡亲送去帮助,为灾区做点贡献。”57岁的他决定做一名志愿者,来不及吃完饭,放下碗筷,踏上了前往灾区岷县梅川镇的班车。
  来到震区梅川马家沟,眼前看到的一切让孙文彬震惊了:到处房倒屋塌,断壁残垣,几十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喊声、哭声一片。此情此景,李文彬的心碎了,感觉象刺扎进了心里。
  逝者已逝,生者坚强。孙文彬来不及抹去脸上流淌的眼泪,立即随救援队投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搬送救灾物资、搭建帐篷、拆除危房,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孙文彬的身影。那些日子,孙文彬和其他志愿者每天都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手上磨出了血泡,身上沾满了泥土,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饿了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矿泉水……
  孙文彬说:“只有身临其境,才会发现大爱就在我们身边,在梅川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自己学到了一辈子受用的东西!虽然每天累点、苦点,但比起那些失去的生命,谁还能言苦和累?”
  记者在三岔乡采访时,碰巧遇到了一家人正在给来斜沟村排险的救助队员送饭,经了解原来是孙文彬怕救助队员们饿肚子,早就叮嘱家人做好晌午饭送给救助队的小伙子们吃。
  因为有爱,他义无返顾;因为有情,他风雨兼程。他把雷锋当成了榜样,虽然他不善言辞,但身上却闪动着榜样的光芒。十几年来,孙文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的赤子情怀。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很多人受灾,当时在兰州打工的孙文彬得知消息后,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款以表爱心。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数十万人失去至亲、无家可归。孙文彬从电视上得知消息,二话没说,收拾行李赶去汶川救灾。在他途经兰州车站时,身上携带的2000元钱被偷,无奈之下,他只能搭车回家,在返家途中路过岷县,他又捐出了身上仅有的50元钱。
  “作为一名志愿者,当发生灾难时我都会挺身而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想让灾区人民知道,在他们经历灾难痛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志愿者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质朴的话语,透视出人性的最美的一面。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老党员,孙文彬也许失去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可他却为自己的付出一点也不后悔。他说:“我希望今后不再有地震,不再有泥石流,不再有生离死别……但如果今后不管哪里发生灾难,自己都会献上一份爱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