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09日 >>03版:三版


柏木沟游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虎晶科

  远离喧嚣,收拾心情,背起心囊,去做一次全身心的跋涉。静静地,静得只能在听见自己心跳的山谷中拾遗儿时憧憬的梦想;远远地,远得只能与山与水与树相依为命中找寻真实的自我;轻轻地,轻得只能和柔风清泉融为一体,感恩生活所赋予的一切。       —题记
  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返回途中,因经文掉落水中,在曲奥乡晒经滩村晾晒经文时,白龙马受惊,误入柏木沟,当白龙马回眸一看,倾间,从沟中涌出一条宛如飞跃苍穹的白龙溪流。因此,柏木沟又名白龙沟。
  从临夏回族自治州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土门关,沿着大夏河逆流而上2公里,就到夏河县曲奥乡柏木沟口,从白龙嘴中涌出的甘甜泉水便在国道213线旁奔泄而出,好似告诉繁忙的人们,放慢脚步,人生美景就在身边,只需留意而已……
  在沟口举目,郁郁葱葱的杨树沿着弯曲的溪流错落两岸,一眼望去,只收在眼帘的是满目的绿,那绿的后面是什么——是不为人所识的热烈地生命。你看,那满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点缀着整个山谷,潺潺的溪水放歌于绿树花丛间,繁密的杨树、桦树簇拥着山峦在山谷中形成一道道天然石门。迈入第一道石门,走在牧人走出的蜿蜒小路上,石也是路,路也是石,不时还要踮起脚在溪流间辗转腾挪,戏水前行。在石门嘴一座山峰恰似负重的千年老龟守护在石门旁,仿佛告诉路人走进此门,你就能远离世俗、涤净尘埃……
  沿着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而上,来到第二道石门,跨过牧人用篱笆做成的简易篱笆门,在门口一棵杨树好像舞动着身姿,跳着欢快的锅庄,虔诚地迎接远方的客人。我们叫它迎宾树。因沟内有千百棵仪态万千的古木异树,错落有致挺立溪流两岸,又叫百木沟。溯河而上,两旁的千年杨树身姿百态,时而含情脉脉地互相张望,虽隔着河流,却心有灵犀地枝与枝触碰,叶与叶抚慰。时而张大嘴仿佛要唤醒沉睡千年的柏木沟,向世人展示他的神奇。时而挺拔冲天,时而横卧水中,虽站虽卧,但都枝繁叶茂,各有各的活法。那躺在水中的树仿佛在说,走自己的路,展示自己的风采。那洒脱,那自如是人类所不能及的。这会说话的杨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姿态,而摆出的各种姿态又让人浮想万千,人有喜怒哀乐,树也有;人有七情六欲,树也有……只是我们太重视人类的情感,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其实生命是平等的。
  带着千年古树对心灵的触碰,走在时而窄时而宽的山谷间,偶而碰到从牧场来往的牧人,背着牛犊,步伐铿锵有力地来往于林荫间,迎面碰到陌生人,她露出洁白的牙齿浅浅一笑。那神态淡然自如,与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好客的邀请我们到牧场一座,说牧场离这已不远了,过了第三道石门就到了。
  一路走了十多公里,竟连一丝累也没觉察到。渴了,用手作瓢,吸一口泉水,那渗入心脾的清爽,从头贯到脚,看着在泉水中沐浴了不知多少年的青石,已被青笞严实裹住。远望山谷,山头攒动,那最远的山头被云雾笼罩,忽隐忽显的呈现在眼前。朝着最远处的山头方向跋涉,过了这山,又出现几座山,被云雾遮住的山峰慢慢露出了他的俊秀,他像守护的山神一样仰睡在柏木沟最里面。他的喉节,他的鼻子,他的眼睛,他的轮廓那么惟妙惟肖,静静地捍卫着这片净土。为了感受他的伟岸,我们便朝着他加快步伐。
  走过第三道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便是牧场。从老远就听见了“哞哞”的叫声。循声而去,四只牦牛站在山腰间悠然散步。我们朝着它们打了声招呼,它们齐刷刷地向我们望来,也算是跟我们问好吧。来到牧场,炊烟袅袅,牧场的牦牛见到我们露出好奇的眼神,它们站在牛粪与黑土混合的土地上,四肢沾满了泥巴,但是全身的毛黑黝黝地纤尘不染,在充满青草与泥土混合气息中熠熠发亮。踩着肥沃的黑黑的土地,到了牧人用泥巴建造的土屋,屋内设施简单,没有豪华的家具,没有城市现代的气息,只有一个土坑连着土灶,牧人们叫“连锅炕”。在这,你找不到任何与年代挂钩的东西。恍然间,我才明白,为何这里的晨钟暮鼓如此静谧,睡佛那么安祥,牛羊那么悠然,牧人那么朴真。
  坐在连锅炕上,牧人一边搭着奶茶,一边烧着柴火,而我感受到了从她手上传递的温暖。她的善良、她的纯朴感染着我。此时,我的血液与柴火一起燃起,我的心经也与之一道浴火重生了一回。穿越三道石门,误入桃源深处,偶得如此美景,却也算是没有辜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却也和王国维先生关于人生三种境界(悬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苦索——衣带减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顿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吻合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