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23日 >>03版:三版


踏歌冶力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彭世华

  沟叫池沟,因山顶有常爷池而得名。池又称冶海。冶海做野海,冶力关做野林关,这样理解,更容易贴近原生态。沿沟有溪,淙淙流淌,在落差处聚成湖,绿森森的,湖畔杨柳拂堤,还形成小瀑布,一跌三宕,泛起白色的浪花。瀑布旁小亭,亭亭玉立。溪水出了池沟村后汇入冶木河。池沟人家沿山沟两侧撒开,房子都已翻新,青瓦白墙,大多是平顶,有二层的,三层的。红灯一挂,大门一开,就是农家乐了。
  关里人家,因经营农家乐,近几年有了巨大变化,但心态自足、平静,不急功近利,不见利忘义。农家门口,几位戴着蓝帽子的老人坐在石街上,围着一瓶辣酒,谈天说地,吆五喝六,打发雨天。热情的女人们多坐在自家院子里的太阳伞下拉家常,等待游客。院落鸟语花香,一尘不染,房屋内窗明几净,清爽怡人。房前屋后,杨柳依依,槐花串串。苍山如黛,翠峰如屏。烟雨如云,如雾。一户户农家乐,引溪水,置假山,亭台楼榭,别出新裁,仿佛打理的不是家,而是珍爱的艺术佳品。我们住的花果香农家乐,老板憨厚地说:“我院里有花朵,有果树,我就起了个名,叫花果香农家乐,你看好着啦。”我连说:“好得很,好得很……”多实在贴切,多富有诗意。也有书法家、画家给农家乐题字的,起名的,农家人把它张挂在醒目处。一路慢慢看,慢慢品,可谓是一条文化走廊,不可小觑。
  论坛闲暇,和老李、索木东去了前年曾经侃过的铺子。铺子前面摆满了用树根加工好的桌子、椅子,上了亮漆,油亮油亮,招人喜爱。还是那个精瘦的陈师傅,坐在门前的靠背椅上,和人喝茶,看见我们,老远就站起来相迎。寒暄后又忙着去隔壁的铺子买酒。也不大劝,随兴,碰着喝……坐一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来了个女人,牵着一条黄色的藏獒,陈师傅接过绳子,关它到路旁的一个铁笼里,这时才发现铁笼里还有一只黑色的藏獒。女人看来是和老李很熟的,一见面就握手,当街三下五除二脱下外衣。坐下后就端起酒,和大家碰杯,一饮而尽,滴酒不剩。看见我们没喝完,她将自己的杯子一翻,说,我们女人家都喝完了,喝完,喝完。聊天中才知道是陈老板夫人,酒量非凡,和老李还是铁杆酒友,自称酒协主席。退休了,办了一家藏獒厂,养着三、四十只藏獒,一个人料理。她说她养藏獒挣钱是其次,关键是活得充实,证明自己还有点能力,有点价值。而陈老板只在旁边微笑着,偶尔插一两句话。我想,这样的女中豪杰该是小说家笔下的绝好原型。
  微雨初歇,陪《飞天》赵剑云女士去逛步行街,剑云女士一身旗袍,一件披肩,高雅,秀美。街道不甚宽敞,但铺了砖,很干净的。临街的门窗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穿行其中,会感觉是在历史的长廊里漫步。有一对四、五岁模样,穿着花衣服的双胞胎吸引了剑云,一个低着头在门口的小凳上写作业,一个害羞似的依在门框上。剑云女士马上就停步,怕把他们惊吓了似的,亲切的和他们交流,她憨憨的神情甜甜的声音很快就消除了孩子们的顾虑,那个躲到门后的孩子竟然一点点靠近,靠到她的身边,那个低着头的孩子竟然还摆了个姿势,让她拍照,让她翻看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我们从步行街返回时,两个孩子竟然远远地追来,同她再见,飞吻,我不得不佩服“甘肃儿童文学八骏马”之一的剑云女士了。孩子们留在了她的记忆中,而她留在了小镇的记忆中。
  黄涧子景点去过,但还是想去。尽管又是一个细雨濛濛细雨天。喜欢一群人走在雨中,走在这深山老林中,新换的石阶一路延伸,平整、防滑,不用时时担心脚下。有鸟叫声,脆脆的,山林愈发宁静。山上也有一些亭子,柱子泛黑,亭顶上布满杂草、苔藓,很久没有人打理,木板扶梯损坏了。但大家还是愿意拽着上去,小坐。李城、桑子、扎西、陈旭明、朝霞等围坐树桌,大概都想感受一下三国人物的英雄气概。修整后,又继续上路,江仙递给我伞,她愿意让细雨淋一下,淋得刘海湿湿的,贴到额上。突然见到了一丛桦树,像一群仙女嬉戏在林间,火红的枝干格外光滑、清秀、亮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原来大自然并不区分高低贵贱,乔木有乔木的高大,灌木有灌木的洒脱,各得其所,各尽其美。下山的路多是木栈道,也是新换的。木板透着天然的光泽和味道。栈道旁巨大的石头上爬着千年的苔藓,石壁石缝间是伟岸挺拔的松柏,葱茏的草丛间流水迂回潺潺。回首间雾中的黄涧子依旧如缥缈的梦。
  去赤壁幽谷时天晴了。一行人走在红色的山谷里。没有高大的松柏,只有一些灌木,随性的生长,个性的张扬。沿小道栽种的洋槐、垂柳也有碗口儿粗了。布谷鸟不知在哪儿“布谷,布谷”,引得一群作家、诗人也“布谷,布谷”,这谷里,突然就多出了许多的布谷鸟,春意盎然。漫步在谷中,连粉蝶也是那么的情意绵绵,一只彩蝶不知是恋着曹要达女士,还是恋着她凉帽上美丽的花朵,舍不得离去,追随了一路,这样的不舍,让尘世中的我惊心动魄。有爱好摄影的,跑前,跑后。其实不需选角度,只要按下去,就是美景,那曲径,那崖壁,那洞穴,那岩层,那软桥,那流水,都入眼,入心。沟深处,有伞状的亭子,有沙岩石的桌凳,大家再凭栏观望,都似乎是古装戏里的人物了。小说家严英秀女士说,真好,这儿正是个拍戏的好地方,她或许不知道,这儿不久就开拍《炎黄大帝》了。
  夜幕降临,花果香农家乐礼炮鸣响,篝火点燃。热爱锅庄的人,从邻近的农家乐也涌来,自发地围簇到篝火周围,自然的和着旋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没有隔阂,没有距离。高潮处,作家、诗人、学者、农民、游客,都牵着手,摇着臂,随着越来越快的节奏,越来越快的舞步,越来越靠近熊熊燃烧的火堆,眼里只有人影,火影,耳畔只有歌声、笑声。这一刻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我们在山水冶力关快乐、祥和、自由,飞翔。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