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60岁了! 6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照耀甘南,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藏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无不凝聚着祖国母亲对甘南儿女的深切关怀! 60年来,甘南7县1市藏、汉、回、蒙等各族人民,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承载着世纪和谐的阳光,甩开古铜色的臂膀,挺起坚实的脊梁,在大草原深处,在一江三河,竖起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 60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仅有4498万元,到1978年增加到1.0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12年达到96.74亿元,总量比1953年增长214.07倍。 今日之甘南,正在不断崛起! “试问谁手起波澜,一子落定天下谈。”甘南州的决策者们高瞻远瞩,继往开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西部地区大开发、藏区政策的历史机遇,着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推进“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五大建设,奏响了动人的时代乐章。 亮点一: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实力发生历史性巨变 建州初期,全州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十分弱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甘南的发展进步总是滞后于内地,经济综合实力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投资总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水平低;“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等是历届各级党委、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近年来,甘南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虽然这样的变化与内地相比仍有差距,但纵观甘南历史,最近几年的发展进步十分迅猛。 60年来,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大幅提升,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发生历史性巨变。195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仅有4498万元,到1978年增加到1.0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12年达到96.74亿元,比1953年增长214.07倍,年均增长9.36%;比1978年增长87.7倍,年均增长7.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53年的144元上升到1978年的226元后,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14004元,比1953年净增13860元,比1978年净增13778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2012年,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21.76亿元、26.03亿元、48.95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22.49:21:50.60,与1953年的95.71:2.51:1.78和1978年的66.51:19.68:13.82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由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已成为全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亮点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牧村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牧民对幸福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玛曲县欧拉乡扎西塘欧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欧拉羊养殖这一特色增收产业,已成为玛曲县藏羊联户牧场示范点和草原补播示范点。通过“小区连大户、大户帮小户”的方式,安排贫困人员担任饲养员,扶持贫困户逐步提高“造血”功能,2012年年底,社员人均收入增加200元,年人均收入达到4562元。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