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30日 >>03版:三版


春风化雨育英才
——甘南日报社跨越发展系列报道之二记者 马云 徐晓倩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3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甘南日报》自1952年4月创刊至今已走过了整整60个春秋。60年来,《甘南日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信念不动摇,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履行党报的职能不动摇,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热情讴歌草原儿女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真实记录甘南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在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了辉煌篇章。
  近年来,甘南日报社始终不渝地花大力气抓新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全力实施人才战略,培育一支干事创业的人才队伍,为全州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强支撑。《慈爱之光——记卡角卓玛和她的孩子们》荣获第11届全国藏文传媒协作会议参评作品一等奖;《珍贵的礼物》获得2008年度甘肃好新闻一等奖;《陪读的藏族老人》获2001年度全国五省区藏文新闻一等奖;《倾听老百姓的声音:这个冬天太冷了》荣获201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荣誉与辉煌的背后,是汗水与泪水叠加的积淀与跨越。
公开招考:注入新鲜活力
  1952年4月10日,作为《甘南报》的前身《夏河报》在夏河县拉卜楞镇河南村创刊。当时,报纸从采写、翻译、编辑、印刷总共只有五个人完成。
  60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日渐突出。2005年,州委、州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来报社调研,就甘南日报社编采力量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报社抓住机遇,在逐步推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考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新闻稿件的思想性和导向性,提高报刊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
  说起当初报名参加报社公开招考编采人员,已在报社记者岗位工作了7年的苏琳喜说:“2006年,我上大四,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3月中旬,我看到了报社公开招考编采人员的消息,当时很兴奋,自己本来就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而且所学的中文专业和编采工作也算是‘门当户对’,所以我很有信心的报名参加考试了,回想起来,是甘南日报社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
  2006年,编采实行分离后,报社领导审时度势,加快队伍建设步伐,在原有编采人员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编采人员,公告宣传、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实习、考核、上报录用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4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招考,录用9人;7月,进行第二次招考,录用9人。2008年11月组织第三次招考,录用6人。15名新录用编采人员的输入,为报社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在“三贴近”上下工夫,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持证上岗: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2009年冬天,我和同事在单位领导的安排下,到省城兰州进行了由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培训中,我们听取了兰州大学新闻学教授讲授的专业课程及甘肃日报资深记者通过多年的采访经历总结的采访技巧和对记者职业的认识。培训后,通过专业课程的考核,我终于拿到了国家新闻总署发放的记者证。”记者苗娟娟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国家认可的证件,以后我们出去采访就更有信心了,能更好的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了。”
  《新闻记者证》是为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件的管理和社会监督,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甘南日报社始终重视持证上岗这一工作,每年都会选派采编人员参加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至2011年底,报社53名采编人员全部取得《新闻从业人员培训证》。持证上岗不仅可以提高人员素质,有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自豪感与行业荣誉感,而且通过认真开展新闻记者证自查,严格新闻纪律,对行业整体推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持证上岗的基础上,甘南日报社还始终重视加强新闻采编队伍,把优化采编队伍的学历、职务、专业结构作为报社主抓的重要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中青年采编人员的培养,促使他们多出成果,尽快成长,新闻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2009年报社先后选派苗娟娟、何军平等工作人员前往甘肃日报印务中心学习图片处理技术,为提高《甘南日报》图片印刷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培训:让新闻采写更贴心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选准典型。采写新闻都有个精选材料的问题,而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精选典型就尤为重要。因为现场短新闻是从众多事件中精心选取一件‘小事’,从繁杂的场景中摄取一个‘镜头’。可以说,没有这样的选择,就没有现场短新闻。这个最闪光的‘亮点’,或者是新闻事件的关键情节,或者是新闻人物活动的中心场面,或者是事物矛盾的集结点……在采写现场短新闻时,抓住这个‘亮点’,就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笔法,写深写透。”每年甘南日报社都会派出资深记者深入各县市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帮助通讯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对于通讯员来说,天然的优势在于置身于基层,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劣势在于缺乏采访经验和写作技巧,受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影响,用公文式、黑板报、平面化的方式来采写新闻,对新闻现象缺少敏感和深入挖掘。基于这种情况,甘南日报社将通讯员培训工作安排到了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
  2007年,来自全州七县一市的60多名驻站记者和通讯员,参加了报社在临潭冶力关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甘南日报社资深编辑记者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新闻编采知识和新闻职业道德等内容作了专题授课。
  参加培训的通讯员后志良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很荣幸参加这次通讯员培训班,为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专业的培训而感到高兴。授课老师设置的课程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关于‘新闻图片的拍摄’的讲解,使我对新闻图片的拍摄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老师们新闻工作经验丰富,采用了不少生动和亲身经历的新闻案例进行授课,并谈到了新闻采编和写作中许多感受和心得,使我们对一些新闻通讯知识有了更深了解,触动颇深。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希望自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使自己不断提高。”此外,报社先后在玛曲、卓尼、碌曲、夏河举办了通讯员培训,累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2010年举办基层通讯员培训班5期,500多人参加。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报道综合素质和基层稿件质量,为报纸更上新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翼丰飞更高,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报社先后有30多人次受到国家、省、州表彰奖励,有100多篇新闻作品获奖,有1人取得博士学位,2人取得研究生学历,1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