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8月31日 >>01版:一版


精彩,这样书写 ——甘南日报社60年跨越发展纪实 记者 马云 苗娟娟 徐晓倩 马淑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8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精彩,这样书写 ——甘南日报社60年跨越发展纪实 记者 马云 苗娟娟 徐晓倩 马淑芳
  一条新闻,就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一张报纸,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
  在甘南生活的人们,每天一早不管是坐在办公室,还是行走在街头,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人在旅途,都能通过日报、晚报、手机报和香巴拉在线网站,获知甘南草原上发生的新闻,了解雪域高原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一江三河奔流不息的时代脉搏。
  60年来,无论是当初的筚路蓝缕,还是如今的高歌前行,甘南日报社始终坚持以新闻立报、人才兴报、创新活报、经营强报的发展理念,报社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先后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集体、甘南州文明单位、全州宣传工作创新奖、全州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总编辑张学虎荣获2009—2010年度“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个人”称号;有多名采编人员先后被评为甘南州“十佳宣传思想工作者”、“十佳杰出新闻工作者”;2009年,在全省新闻战线“增强政治素质,提升职业道德,做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中,记者张淑瑜获得一等奖,并代表甘肃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铜奖,展现了甘南日报社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风采。
活力创新篇
  60年,《甘南日报》这份与自治州同龄的报纸,经历了从石印小报到汉藏双语刊,走过汉藏双语周报、周三报、日报的峥嵘岁月,发展到今天的藏文报、汉文报、周末报,正刊、副刊竞相争艳,各展所长。无纸化办公编辑排版系统建成,并改版对开大报,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并驾齐驱。《甘南日报》一路风雨走来。
  翻开《甘南日报》的历史档案,1952年4月,全国刚刚解放,在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大夏河畔,一张党委机关报诞生了,她的名字叫《夏河报》。1953年4月,《夏河报》更名为《甘南报》,2004年1月,更名为《甘南日报》。作为中共甘南州委机关报,《甘南日报》是全国藏区最早以藏汉两种文字出版的地区级党报,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份民族语言文字报纸。
  60年间,《甘南日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她就像一只从稚幼走向成熟的苍鹰,如今,正矫健翱翔在一江三河蔚蓝的天空,她迈出的铿锵足音,早已融入甘南人民演奏的交响乐章,那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激情难抑。
  2005年,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对改变报纸面貌做出了积极努力。《甘南日报》以全新的面貌给读者以惊喜,不断提高稿件质量,改进排版方式,开通了电子信箱,开设了“发展看县域”、“每日甘南”、“农牧天地”、“感受甘南”等栏目,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重新闻策划,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集中报道,以“纪实”、“观察”等栏目的形式开展全方位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认真落实“三贴近”原则,组织编采人员深入基层实地采访,开设了“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等专栏。创刊发行了《甘南日报·羚城周末》,结束了甘南州没有晚报的历史。强化了文艺副刊,开办了《文化广场》、《人生百味》、《甘南文化博览》等栏目。同时下大力气纠正发稿不讲政治、无原则,发人情稿的问题,引导全体采编人员树立州委意识、策划意识、质量意识,报纸出现了新的气象。
  2008年1月1日,扩大改版后的《甘南日报》以全新的面貌走向读者,由四开小报改版为对开大报,宣传报道工作亮点频现,精彩不断,发行量猛增,当年汉文版征订数达到7360份、藏文版达到1004份;2009年汉文版达到8226份、藏文版达到2266份;到了2010年,汉文版增至8562份、藏文版增至2899份;2011年发行量更是大幅提升,汉文版增至8588份、藏文版增至2915份,发行范围包括全州各县市、各乡镇村,州直各部门以及州外甘南籍知名人士、各有关部门和领导,交流范围远及北京、上海、河北、江苏、西藏、新疆,覆盖甘青川20个县市。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地市报人尤其是民族地区党报人没有退路可走,只有决然进行变革、创新和转型才有新的发展,地市报才能在激烈竞争当中突围。坚持改革创新是地市党报加快发展的源泉动力,是新闻宣传和报业稳步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改革创新,甘南日报社实现了三年大变样、五年取得更大突破的目标,软硬件建设从全省倒数第一步入了最前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水平争创全省地方报业前列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
凝心聚力篇
  从简陋陈旧的小办公楼到宏伟气派的新闻中心大楼;从设备落后的印刷厂房到技术先进的印务中心;从“一张纸、一支笔、一瓶墨水搞编辑”到无纸化办公编辑排版系统建成、改版对开彩印大报;从低矮破旧的土木结构职工宿舍到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
  近年来,报社各项工作突飞猛进,跨越发展,是基础建设投资最大、报纸改革创新最大、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干部职工待遇改善最大的时期。
  因为敢想,2009年,甘南日报社新闻中心楼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投入使用,建设仅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别的报社需要几年才能做成的事情。
  因为敢干,在偿还历史欠债的前提下,投入近2400万元,淘汰了印刷厂原有的落后设备,购置了先进的设备,《甘南日报》的印刷也由此实现了从黑白到彩色的巨大变革。
  因为敢做,顶着压力采取赊欠的方式,上马了78万元的无纸化编辑排版系统,为全体编采人员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和采编网络系统,采编工作和日常办公实现无纸化、规范化,使报社步入了信息化、现代化办公行列。
  因为敢担当,分别于2006年、2009年开工建设职工住宅楼,彻底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对报社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甘南日报社旧办公楼是上世纪70年代由省上投资修建的。建成30多年来,未经过大的维修,特别是办公楼严重倾斜,楼体严重老化,出现多处裂缝,经建设部门评估,已成危房。2005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改善办公条件成为促进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了适应报业经济的发展,甘南日报社利用自筹资金、招商等多种方法筹集资金,2007年,总投资360万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印刷厂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2009年投入使用,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报社面貌焕然一新。
  “2009年,我们搬进了新的综合业务楼,条件和以前真是没法比。老办公楼因使用年限长,配套设施也很陈旧。再加上后来招考了一批新的编采人员,办公室明显不够用。十平米的办公室多则安排六七人,少则也有三四人。有时候办公室来几个客人,都没处坐,很尴尬。新建的办公楼宽敞明亮,整齐的格子间,每个人都有了独立的工作空间,很舒适。”在报社工作了十多年的老记者何军平说。
  “写稿子没有灵感的时候,在健身房打两拍乒乓球,或是在跑步机上大汗淋漓地跑跑步,出出汗,就能变换一下思路。”记者马保真高兴地说。在办公条件改善的同时,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激发职工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工作热情,报社还挤出资金在新办公楼里设置了健身房。
  甘南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通往内地的“窗口”,也是内地通往西藏的“门户”。长期以来,国际反华势力始终把甘南藏区当作破坏藏区稳定、谋求“藏独”的突破口,甘南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建设较完备的涉藏外宣培训基地,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藏汉文通讯员及藏语言文字翻译人员进行培训,对促进甘南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经报社编委会研究决定,2010年5月开工建设了甘南日报社涉藏外宣培训基地楼,建筑面积7627.3平方米,总投资1350万元,资金全部为招商和自筹解决。
  在项目建设中,甘南日报社大手笔、大项目目不暇接。投资1530万元于2009年动工建设建筑面积8521.5平方米的新闻中心业务楼,标志着我州新闻宣传工作在硬件建设上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迈上了一个新起点。大厦建成后,对增强甘南日报社发展后劲、拓宽业务范围、提高自身造血机能、树立甘南日报社新形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面对省内各市州均已实现无纸化编辑排版和彩色印刷的大发展形势,为了改变《甘南日报》落后的现状,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无纸化编辑排版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2007年,顶着压力采取赊欠的方式投资78万元,为全体编采人员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和采编网络系统,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体编采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前期培训,使藏汉编辑部采编人员熟练掌握了稿件的采编流程和编排系统操作,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编辑人员来往于办公楼和印刷厂发稿——打印——校对——排版——付印的“跑腿现象”,使全体编辑记者彻底告别了“一张纸、一支笔、一瓶墨水搞编辑”的历史,步入了信息化、现代化办公行列。同时,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100余万元,装修了新建的印刷厂综合业务楼,更新了全部办公设施,为记者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专业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等新闻采访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鼠标轻轻一点青鸟华光新闻采编综合处理系统,我就可以把采写的稿件轻松地传到科长手里了。现代化的采编系统不但比以前方便,而且还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真的是一举多得。”记者李建舟说。
  2009年,投资近300万元建成集照排、印刷为一体,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印务中心,彩色印刷设备开机。从5月1日起,《甘南日报》停止在甘肃日报社印务中心印刷,由报社印刷厂印刷。新印刷设备每秒钟可印近9份对开彩报,印刷能力比原有设备提高了十倍。新设备的引进,使报纸的印刷实现了高科技、高品质、智能化,标志着报社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步入全省地州市党报出版和印刷先进行列。如此规模,如此速度,如此气势,60年少有。
  2009年7月28日,对完代草来说是永生难忘的。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她和相恋五年的男友在报社新修建的职工住宅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新房布局合理、装饰得体、美观舒适,预示着未来甜蜜美满、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 
           (下转三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