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五大资源优势名扬国内外。如今,这里无论是“一江三河”岸边,还是草原深处,环境建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市容市貌今非昔比,自然生态环境日益优美,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让这片广袤大地上的居住者们倍感舒适舒心。而这些有目共睹的蜕变背后,正是缘于在这块土地上有一群执着于碧水蓝天的“守护神”,他们凭借着一股执着,在甘南草原上绘就了一幅幅“天更蓝、地更明、水更清、草更绿”的蓝图,谱写了一曲曲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赞歌。 在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州8县市均被列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同时,8县市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范围,累计享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将近10亿元;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同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13个市和重庆巫山县等74个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批复》中,我州被纳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范围;明确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60%以实施具体项目的方式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0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今年又争取资金1833万元在25个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 翻看甘南环保局近几年的工作业绩,让人感触最深同时也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上述看似枯燥的文字材料。一串串鲜明的数字对比和一份份光鲜业绩的背后,倾注了更多甘南环保人的奉献。近年来,面对建设生态文明、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艰巨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决策部署下,为环保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凝聚着甘南环保人的心血和汗水。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能拼善干的队伍,甘南的环保事业才取得了蒸蒸日上的骄人业绩,先后荣获2012生态10年调查专项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污染减排监测”省级决赛优秀组织奖;2010年度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先进单位;2009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先进单位;2008年全省环保系统创建文明和谐机关先进集体;州委、州政府文明单位等。 管理执法,以环境质量为标杆;服务社会,以转变作风为动力,自始至终是甘南环保工作者坚持的原则。多年来,面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生态环境,他们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竭力保障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治只是手段,深入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甘南”才是根本。除了有严格的执法措施外,全州各级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面对面先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讲危害后果,讲政策法规,讲规范发展。企业发展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难处,环保工作者上门服务,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企业自查自纠能力,增强企业规范发展的自觉性。 在具体实施中,环保部门帮助安多、科瑞、华羚等企业加快污染治理设施的改造与升级,扎实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和标志核发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农牧村环境整治力度,以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教育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着力解决农牧村环境脏、乱、差现状。截至目前,已完成90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今年又争取资金1833万元在25个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履行环保执法监管职能,重点围绕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深入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检查及环境隐患风险排查。对全州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废水排放企业、危险废物产生处置企业、尾矿库、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加强了自然保护区、核与辐射、饮用水源地环境执法检查。以迎接建州60周年大庆为契机,重点开展了住宿餐饮业整治、格河排污口整治、河道无序采砂整治、公路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整治、水电站下泄流量不足整治5个专项行动,查处了存在的问题,并监督全州已建成的水电站安装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