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9月06日 >>02版:二版


浓墨重彩绘新图
——临潭县城市建设工作纪实记者 徐英梅 通讯员 包广德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9月0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随着一个个重点工程的相继竣工,一座座靓丽实用并充满江淮风情的楼群拔地而起,宽阔笔直的街道已见雏形,时尚元素与江淮气息完美结合的风格逐步显现……
  近年来,临潭县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完善城乡规划为铺垫,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五个方面上水平,努力营造宜人、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
高起点规划 绘就城市蓝图
  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蓝图,是管理的依据,是提高城市品位和防止无序建设的前提和保证,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和调控土地利用、建设布局、环境保护及开发经营活动,确保规划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临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5年)》、《临潭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9-2025年)》、《临潭县西大街控制性整治规划及沿街立面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州政府批准实施;二是《临潭县新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临潭县新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7-2020年)》、《临潭县冶力关镇总体规划(2003-2015年)》等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并实施;三是编制完成了临潭县城、新城镇、冶力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编制完成李岐山、李岗、岳家河村等20个村庄建设规划和店子、羊永、三岔乡等13个乡镇总体规划。截至目前,乡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村庄规划修编率达35%,使城乡规划逐步实现科学化,城乡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强了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控制和引导,严格规范“一书两证”审批程序,认真抓好批后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完善规划使城乡建设有章可循,通过严格规划审批使城乡建设有序进展,对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完成了《临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小康目标工作规划》、《甘南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临潭县城乡建设研究报告》、《临潭县城乡建设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临潭县“十二五”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项规划》、《临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任务。通过完善规划使城乡建设有章可循,对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标准建设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临潭始终以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兼顾,同步发展,城市整体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化进程,近年来,临潭县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县政府积极争取道路项目,大力推进道路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齐头并进,硬化、绿化、亮化同步实施。特别是2012年以来的两年,全县的城市道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项目推进年”等活动,先后改扩建西大街、南大街、西进街、北环路、东环路、西环路、金花路、二中路、政府路、凯歌路等10条主次干道,打通了4条断头路,硬化小街小巷2.9万平方米。如今,城区道路宽阔、路面平整、城周成环、县内成网,形成了疏密适宜、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较为完整的城市道路网络。
  为进一步加大了城区房屋特色化改造力度,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千楼万面”的现象,彻底解决城市没有“主心骨”的问题。将县城打造成“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聘请扬州市金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县的城市风貌、城市特色进行了细致研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力求“做优、做精、做美”,初步确定了临潭县城市发展方向,并据此开展了城镇特色化改造工作,2012年县政府按照“打造草原深处江淮人家”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以明清风格为主的仿古建筑的城市形象定位,结合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对城区出入口、凯歌路、东环路东侧、青崖村、范家咀等地段726户民居进行了改造,完成投资982万元;今年又在委托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完成了《临潭县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临潭县东环路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城区北环路西段、卓洛路、东环路、西大街北段等路段294户民居进行了改造,完成投资396.9万元。通过改造使城市建设品位有了较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打造出了性格鲜明、文化底蕴浓厚新型城市。
  以喜迎建州60周年为重点在城市面貌的变化上,而城市面貌的改变必须依赖于五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净化)工程。为此,临潭县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尽责、全民共建”的原则,以打造山青水秀、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五化”工程为抓手,打造“畅、亮、绿、美、活”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方面,2012年完成文化广场、洮州广场植树613株,种植草坪550平方米;今年对西大街、西环路等8条路段进行行道树种植,累计种植云杉、速生柳5753株,种植绿化带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81.28万元。亮化方面,2012年对西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广场进行了路灯和景观灯安装;今年安装路灯及景观灯171盏,安装临街两侧建筑轮廓灯3万多米。累计完成投资867.38万元。美化方面,更换城区广告牌匾426块;粉刷北环路西段、西大街等路段建筑物立面4.5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0.5万平方米;美化回中桥、大坡桥、西门桥等桥梁3座;完成宣传牌、文化墙600平方米。完成投资495.6万元。硬化方面,今年投资195万元设计并铺装了文广局楼前小广场、硬化了统办楼后停车场。完成投资759万元。净化方面,加大环卫保洁力度,落实“一日三扫,全天保洁”制度,积极发动干部群众开展集中清扫活动,彻底清理城乡结合部等垃圾死角;投资511.6万元彻底清理了城乡结合部、出入口道路以及环城公路和干戈河沿线各类垃圾;投资128万元在主要路段安装垃圾箱300多个、垃圾集中堆放点46个、给环卫队配备50辆人力车和环卫清洁工具;在统办楼后停车场和西环路修建三座水冲式厕所累计完成45万元;全力整治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乱搭乱建行为。通过“五化”工程的实施,县城脏、乱、差的旧貌得到根治。
  近几年临潭县住建局大刀阔斧的实施总投资3.3亿元基础设施26个项目,目前累计完成2.62亿元。其中:总投资28万元的冶力关花儿广场、总投资48万元的冶海景区环保无污染公厕、总投资50万元的县城和冶力关简易垃圾填埋场、总投资52万元的影剧院活动中心、总投资71.2万元的环保公厕、总投资73万元的县城公厕、总投资126.2万元的县城主街道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总投资238万元的冶力关南北滨河路人行道工程、总投资255.5万元的洮州公园供水工程、总投资366.6万元临潭县文化广场、总投资535.44万元的冶力关供水工程、总投资686.8万元的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总投资729万元的冶力关镇供水扩建工程、总投资954万元的临潭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989万元的临潭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总投资1607万元的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总投资2268.8万元的1092套活动板房、总投资295万元的西环路道路及排水工程、总投资2866万元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临潭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3343万元,争取到位资金2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鼓风机房及配电室、脱水间地、消毒间、综合办公楼、锅炉房、机修间及车库的主体工程;CASS池、消毒接触池,集泥池、粗格栅、细格栅,并配套建设了污水厂大门、围墙、厂外道路及河堤;已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现有道路的污水管网;目前水处理设备、电气自控等设备已进场,正在安装调试阶段。为彻底改变临潭县城区依靠小锅炉局部供暖的落后面貌,临潭县投资4441万元实施了临潭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争取到位资金2600万元。现已完成锅炉房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敷设西大街、西进街等9条路段供热管网1.6万米,工程现已基本竣工,累计完成投资4600万元。为扩展道路路网,实施凯歌路路面罩油工程,项目总投资1750万元,已完成2.8公里路面罩油及2000米排水渠和盖板,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解决县城居民吃水紧张的问题,及配合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避免以后重复开挖道路,临潭县城区供水管网敷设工程,总投资约4642万元。已完成北环路、金花路等7条路段5500米供水管网敷设及附属工程,砌筑检查井90座,累计完成投资1520万元。新城镇供水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358万元,争取到位资金870万元。目前已完成1号井、2号井钻探任务,敷设供水管网5.6公里,检查井80个,累计完成投资710万元。新城镇道路及排水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666万元,争取到位资金1386万元。目前已完成路基开挖3910米,现浇边沟345米,现浇盖板1928米,敷设雨水管网2330米,砌筑检查井45个,储备路面施工材料1.5万方,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为改善生态环境,冶力关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276万元。目前已完成入场道路2.3公里,开挖垃圾场填埋区土方4500方,争取建设补助资金750万元,累计完成520万元。
  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全面做好东环路(顺行巷至南大街段)拆迁地段的建设工作,与临潭县新洮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1亿元的《临潭县洮源综合商贸市场项目开发建设协议》和《临潭县拆迁安置商铺还建补充协议》,为促进全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城市承载功能,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
高质量谋划 安居工程保障民生
  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确保民生工程质量。临潭县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以来,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错落有致。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县围绕“住有所居”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先后建成廉租住房2942套14.68万平方米,在建500套2.5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430套8.5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30套3.18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150套1.35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180户0.9万平方米,正在改造300户1.5万平方米。多数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已喜迁新居,圆了自己多年的安居梦。在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进程中,临潭县委、县政府把该项工作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努力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在农牧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工作程序,通过实施差异化补助,保障了全县危房户、困难户、五保户的房屋改造资金,推动了全县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自2009年以来,按照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县已完成危旧房改造7150户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7亿元。尤其是2012年,临潭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共改造3400户15.3万平方米,占总改造量的48%,且开竣工率、信息录入率、验收合格率等指标均达到了100%,临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危旧房改造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1500户危旧房改造项目也已全部竣工入住。通过近五年的努力,让临潭县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土坯房的历史,住进了安全可靠的新居,过上了新生活,危旧房改造项目给农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喜人变化。
高水平管理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全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紧紧围绕“美丽家园建设,环境大整治活动”主题,加强了城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采取“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先易后难、边整边改”等措施,制订了《临潭县城镇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对全县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做了扎实安排部署。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单位和乡镇为成员的临潭县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环境卫生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保证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有关单位、城市管理人员分片分段包干,负责全面管理和巡查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格局。以环卫宣传与法律宣传相结合、集中宣传与入户宣传相结合、媒体与单位信息宣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移动短信平台、设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栏、播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整治活动的意义,有力推动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按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整治脏、乱、差为目标、将城区主要街道、重点部位、难点区域分27个小组分解到108个部门和单位,并将城区村道、巷道清扫工作分15个小组分解到城关镇、3个社区和13个村委会,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大了城乡结合部环境集中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城区出入口卫生死角、建筑垃圾、道牙边杂草进行了彻底清理,加快出入口特色化改造,确保城郊市容环境整洁美观,对临街建筑墙体进行全面涂新。加大了执法力度,清理城区各类流动摊贩,取缔了夜间烧烤摊点、出店经营、乱摆摊点。规范交通秩序,安装了红绿灯,着力破解重点路段、城区主街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靠、随意调头现象。加强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沿街布置零乱、安全防护网设置不规范等的问题进行了整治,使城乡结合部脏乱现象得到改善。截止目前,整治活动共拆除各类户外违规广告115处5万余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4处7070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及杂物1000多吨,建筑垃圾5000多吨,清理卫生死角810处,清理乱贴乱画200处,新增垃圾箱100个,洒水6000多吨,取缔夜间烧烤摊点、出店经营、乱摆摊点76处;推行了城区部分街道清扫和垃圾承包经营制和政府监理制,将环卫、绿化等行业不断推向市场化,对承包单位实行奖罚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加大媒体曝光和扣罚力度,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工作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业务教育,组织城市管理工作人员赴合作、夏河、碌曲、卓尼等县市学习交流城市管理先进经验,提高了工作热情,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定完善了清扫保洁管理办法,确定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工作职责、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奖惩规定,形成了在管理上按制度管人、在工作上责任到人的良好运行机制。加强市容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坚持经济处罚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实行市容管理人员分片负责制,每周召开例会、不定期查岗等制度;加大对各乡镇和旅游景区的综合治理,逐步强化包括工程建设、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建立了定岗定位与巡逻治理相结合,平时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动态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市容治理机制。通过多次城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县城环境卫生质量,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城区环境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实现了县城生活环境“净、美、齐、畅、洁”的预期目标。
  为加大建筑行业管理力度,结合“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了建筑市场规范整治力度。对建设单位各项工程手续进行了全面清查,杜绝先建后批、少批多建等违规现象。同时,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了文明施工、规范施工;加大了《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贯彻落实。对项目工程节能设计标准不过关的,不予办理“一书两证”。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型材料、设备和附属设施。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审查合格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督促100万元以上项目进入州有形建筑市场公开招标,新开工项目招投标率达到100%;为落实建设工程保证安全施工措施,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州住建局在全州建设工程实施安全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县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安装工作,目前监控中心设备已全部已安装完成,正在各项目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强化房地产市场,严格实行商品房销售限价制度。根据省住建厅规定,我县2013年度新建商品房价格控制目标为每平方米最高售价不得超过3147元,至8月底实际新建商品房每平方米最高销售价格为3120元,符合相关政策规定;规范房屋产权和他项权登记程序。规范房屋产权和他项权审批和办理程序,严格审批,规范管理,强化限时办结制度;加强了商品房预售管理。对县内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备案登记,完成天兴隆、兴泰、华瑞等房地产开发和二友物业等公司的资质认定工作,对在我县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城镇房屋拆迁单位的资质进行备案登记,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数据和资料;我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正在进行软硬件采购和安装工作,力争年内实现与州级联网。
  如今的临潭县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项市政工程设施的逐步投入使用,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形象将成为临潭县最富有特色的品牌和招商广告,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既增强了对外的吸引力,又增强了对内的凝聚力,成为又一投资兴业的热土。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