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解说词 (男)在祖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甘南。 (女)她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男)她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交通枢纽; (女)她是青藏高原东部藏民族文化中心之一; (男)她是亚洲最大的天然草场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女)她,令旅游者神往; (男)她,让开发者梦想。 一、生态甘南 (一人解说)汹涌湍急的黄河,冲出巴颜喀拉山谷之后,一改奔腾咆哮,在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之间绕了一个433公里的大回转,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一弯。她,前行回首,深情顾盼,与白龙江、洮河、大夏河等120多条河流浪推波涌,纵贯甘南。 这里被誉为“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是国家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维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水泽物茂,农丰畜旺,甘南境内有碌曲尕海国家湿地和玛曲省级湿地等800万亩;总草地面积4000万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亚洲一号草场之称。 甘南境内有林地250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占全省的30%,在茫茫林海中,各类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各种山野珍品蓬勃生长,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为保护好祖国西北绿色生态屏障,甘南积极推进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及休牧禁牧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化”治理工程,辽阔草原正在显现原生的活力。 未来的甘南,山川披绿,江河奔涌,高原大地,尽现生机。 二、旅游甘南 (一人解说)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遍布着奇异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致。 甘南有拉卜楞寺、冶力关、大峪沟、拉尕山4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腊子口AAA级景区;有米拉日巴佛阁、桑科草原、当周草原、则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洮州卫城、翠峰山等9个国家AA级景区。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一年有美景,四季有风情。瞻佛节、插箭节、采花节、香浪节、花儿会、万人拔河、赛马会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文化蕴涵历久弥新。 这里距离内地最近,这里充满藏乡情韵;这里任你放飞心灵,这里由你休闲抒情。 三、文化甘南 (一人解说)牧歌和花儿吟唱着爱情,佛号和经声祝诵着安宁。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融碰撞,繁衍流变,蕴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闻名中外的拉卜楞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已成为广泛共识,其规模和声誉使之成为继西藏拉萨之后的第二个藏文化中心。玛曲的格萨尔传说携带着历史的久远;碌曲的民间藏戏深入人心世代传承;迭山的翠柏铭记着红军血战腊子口的英勇无畏;舟曲的“多地”回响着藏乡泉城的清澈音韵;卓尼土司演绎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凛然正气;临潭的江淮遗风与高原豪气刚柔相济;合作草原新城的本土特色与时代追求相得益彰。 甘南现拥有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保护名录,1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州级保护名录。 从文化的视角极目甘南:个性的异彩纷呈与共性的文明进步正发挥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交流、推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作用。 四、多元甘南 (一人解说)建设多元甘南。充分利用甘南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统筹、精心谋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了以重视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藏中医药研发,旅游市场拓展、矿产合理开发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甘南“三纵三横”的主骨架公路网基本形成,连通了全州七县一市近百个乡镇。夏河飞机场的正式运营,天然气工程进展顺利,临合高速开工建设,兰合铁路加快前期工作。电网改造和电力送出骨干网络基本建成,信息通讯覆盖全州。 甘南在多元发展的科学构想中,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农牧民合作组织竞相催生,产业链条从草原深处延伸到现代都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招商引资为甘南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五、幸福甘南 (一人解说)60年奋斗不息,60年城乡巨变——1953年的甘南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为4498万元,截止2012年增长至967400万元;1953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44元,截止2012年增长到14004元;人均收入从1953年的20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610元。 甘南是一首幸福吉祥的歌,甘南是一杯芬芳醉人的酒。 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色、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奠定了甘南的人文魅力和风情诱惑。 从州府羚城到泉城山寨,从洮州旧郡到藏王故里,从大夏河畔到玛曲草原,从天险腊子口到碌曲郎木寺──美在甘南,爱在甘南。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人才。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城乡低保、就业上学、公共卫生等民生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文化、人口、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的战略将使甘南更加文明富裕、和谐进步! 文艺演出主持词 (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男)今天,艳阳高照,升腾着无限的生机; (女)今天,山川秀美,蕴含着不尽的希望! (男)我们铭记着:1953年,春光明媚,布谷鸟欢唱,甘南新生! (女)我们铭记着:1953年,春风荡漾,格桑花盛开,甘南建州! (男)沃野之上,山川奔流,民族团结开辟幸福道路。 (女)白云下面,牛肥马壮,牧歌悠扬建设美丽家园。 (男)花开花落,星移斗转,从1953年到201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女)岁月荏苒,沧海桑田,从1953年到201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尽了跨越时代的发展。 (男)甘南,带着自豪,无悔地走过了迎着霞光的岁月。 (女)甘南,带着梦想,精心地描绘了前景壮丽的画卷。 (男)60年的追求,60年的执着; (女)60年的耕耘,60年的收获。 (男)60年前,喧天的锣鼓记录了民族自治的华彩; (女)60年后,绽放的礼花展示了开发创新的乐章。 (男)60年,甘南从贫困走向富裕。 (女)60年,甘南从封闭走向开放。 (男)江河流淌银色的向往,风马放飞五彩的梦想。桑烟缭绕,海螺吹响,虔诚的颂辞祝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女)嘉宾光临绿色的草原,雪莲绽放娇美的容颜。格桑花开,百鸟啭鸣,真诚地欢迎大家相约甘南,牵手放歌。 (男)蓝天飘彩霞,雪山献哈达,江河颂吉祥,草原开鲜花! (女)天地共喜人心同乐! (合)庆祝甘南藏族自治州六十周年的生日! 序·骏马驰骋 (男)岁月峥嵘,道路曲折。60面红旗迎风招展,迎来了中国梦的新时代。 (女)义气奋发,斗志昂扬。60名旗手精神抖擞,踏上了中国梦的新征程。 (男)一路跋涉,一路追求; (女)一路奔腾,一路高歌。 (男)格萨尔的故事在雪域流传,英武神勇的雪域人,在红旗下成为新中国的战士。 (女)格萨尔的故乡在焕发青春,忠诚无畏的开拓者,在雪山下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男)雪水清清,绿荫葱葱。600匹骏马高声嘶鸣,从远古奔腾而至。 (女)雪山沸腾,大地欢庆。600名骑手策马扬鞭,从往昔凯旋而归。 (男)600名骑士,步伐跫跫,向四面宾客欢呼。 (女)600杆旌旗,迎风猎猎,向八方朋友致敬。 上篇·生态甘南 翡翠草原 (男)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属藏汉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女)在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河奔腾,草原广袤,森林浩瀚,湖泊碧蓝,鲜明的地域特色、原始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传奇的红色历史,使古老神奇的甘南更加令人神往。 (男)藏族民歌唱得好:一朵格桑花开,是幸福的祝愿;三百朵格桑花开,是幸福滋润了心田。 (女)藏族民歌唱得好:春风吹过了,牧场上就绿了,春雨洒下了,格桑花就开了。 (男)100头雄壮坚毅的高原之舟,从雪原上跋涉而来;60只俊美矫健的藏羚羊,从雪山上奔跑而来。在雪域蓝天下它们繁衍、生息;在甘南大地上它们嬉戏、撒欢。 (女)甘南生活着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73万人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三个离不开已深入人心,成为甘南各族人民的共识。 中篇·多彩甘南 1.藏韵·多彩羚城 (女)向我们走来的藏族服饰表演队伍,他们盛装,表达衷心的喜悦,他们靓丽,展现生活的变迁。 (男)甘南七县一市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 (女)夏河服装,色彩鲜明,雍容大气;迭部藏服,上、中、下迭各具特色。 (男)玛曲的服饰,多以裘皮为主,头戴礼帽,腰系红绸;舟曲服饰,黑布彩带,花叶缤纷。 (女)合作藏服,以皮类搭配彩缎套衣;卓尼服饰,女装长袍宽大,两边开衩,红色马夹,素色腰带。 (男)碌曲“热拉”,缎料高档,华丽考究;临潭传统女装,银饰点缀,彩布头巾,各色长袍,分头花鞋。 (女)甘南大地,风情迥异,多彩服饰,魅力无限。 2.拉卜楞风情 (男)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以古老的拉卜楞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焕发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神奇光彩。 (女)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夏河城乡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 (男)拉卜楞“格尔”,音乐悠扬明快,舞蹈舒展大方。是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 (女)神秘的宗教文化、独特的藏族风情、美丽的草原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魅力夏河”的七彩乐章。 3.临潭神韵 (男)别致的江淮遗风,独特的地域文化,绘就了一幅幅锦绣临潭的古老风貌和现代风采的壮丽画卷。 (女)悠扬的“洮州花儿”,窈窕的洮州“尕娘娘”,灵动、祥和、宁静的江淮人家呈现在草原深处。 (男)生龙活虎的回族小伙子,怀揣洮州梦,心系临潭情。一把彩扇,扬臂挥起莲花山,举手展开冶海湖。 (女)粗犷豪迈的藏族小伙子,长袖跃动草原的欢腾,舞步跳起家乡的兴旺。 (男)谁持彩练当空舞,临潭儿女竞风流。祥和催生花如海,凝聚涌出歌如潮。 4.尕巴迭韵 (男)迭部,一个被红色圣火点燃过的地方。1935年9月,红军为北上抗日,长征经过这里。从此,俄界、茨日那、崔古仓、腊子口便永久的写进了中国红色革命的光辉史册。 (女)美妙的歌喉吟唱心中的希望,旋转的舞步跳动生命的鼓点。 (男)“尕巴”舞流传于迭部旺藏、尼傲、卡坝等地区,在当地群众的劳动生活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女)“尕巴”舞动作和谐流畅,乐曲舒缓优美。突出表现了迭部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致和精神风貌。 5.琴弦欢歌 (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阿尼玛卿山脚下以433公里的流程圈绕出了天下黄河第一弯。 (女)这里培育出了“格萨尔史诗的发祥地”,滋养出了“亚洲最美的湿地草原”。 (男)这里弹响了第一把龙头琴,这里唱响了第一首故乡曲。“藏族民歌弹唱故里” 的美誉随着黄河第一弯上的白云飘到了青藏高原的每个牧场,飘进了青藏高原的每座帐篷。 (女)今天,藏族民歌弹唱已成为牧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愉悦形式;明朝,藏族民歌弹唱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中更加发扬光大。 6.莎目踏春 (男)世有无双壁,质如金玉坚,千古有美名,卓尼绿石砚。 (女)一块洮砚镌刻人杰地灵,一方地土写就历史变迁。 (男)卓尼——华夏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卓尼——革命圣火的流经地之一。 (女)“巴郎鼓”舞又名“莎目”,是流行在卓尼藏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歌舞。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男)藏族群众用“巴郎鼓”舞祭祀五方神灵、庆祝五谷丰登,祈祷国泰民安。 (女)大气洒脱的舞步,激越高亢的鼓声,是拼搏的力量,更是腾飞的精神。 7.高原藏腔 (男)巍峨雪山在阳光下会燃起白色烈焰;唐蕃联姻在真情里已成为千古佳话。 (女)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既是藏汉结亲的远古见证,又是民族和睦的历史根据。 (男)“南木特”藏戏的演出地点,广场和舞台各具特色。“南木特”藏戏的艺术形式,吸纳了寺院的传统法舞和民间的生活歌舞。 (女)“南木特”藏戏的故事剧情亦庄亦谐,别有情趣;思想主题抑恶扬善,追求正义。 (男)碌曲的“南木特”藏戏,植根于历史,生发于民间,愉悦生活,服务乡邻。 8.圣洁的哈达 (男)泉城舟曲,藏乡江南,历史悠久,文化丰厚。 (女)水利资源得天独厚,“一江两河”贯穿其中;自然景观雄宏壮丽,藏羌民俗别有景致。 (男)2008年“5·12”地震,2010年“8·8”特大泥石流,使舟曲经历了旷世灾难。舟曲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女)人怀感恩心,天地也动容。舟曲各族人民将以维护和谐,促进发展,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合)而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藏乡小江南、山水新舟曲,雄辩的证明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祖国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好。 下篇·梦想甘南 神奇家园 (男)雪域青藏的甘南,祖国壮美的河山;一江三河的福地,五彩仙境的画卷。 (女)格桑花盛开年年芬芳,格萨尔史诗代代颂传;阿尼玛卿养育的儿女,携手共建神奇的家园。 尾声·前程灿烂 (男)锅庄舞演化成一个个奇异的梦幻,好梦成真,幸福了村寨,幸福了家园; (女)锅庄舞编织成一个个九色的花环,好花常开,美丽了牧场,美丽了草原。 (男)六十年岁月悠悠,六十年路途漫漫。甘南各族人民在风雨的考验中,在使命的激励中,自强不息,创造辉煌。 (女)六十年岁月未老,六十年路途更新。我们致力未来,凝聚力量,砥砺精神,勇往直前。 (男)忆往昔,风沙吹过,掩不住历史闪耀的光辉;岁月流逝,铭记着建设者的业绩。 (女)看未来,民族复兴,是我们企盼的中国梦。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夙愿。 (男)让我们书写团结进步的诗行,拨响和谐发展的琴弦。 (女)让我们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展开飞向理想的翅膀。 (男)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甘南各族人民将继承和发扬历史的光荣传统,凝心聚力,艰苦奋斗,以前所未有的胆识与气魄,迈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合)扎西德勒!
2013年8月29日
|